千古一人:毛泽东最为推重的抗金名将

2015-04-06 08:44:38 社会热点

千古一人:毛泽东最为推重的抗金名将

  ·毛泽东赞为“伟哉虞公,千古一人”的抗金名将。

   “伟哉虞公,千古一人”,这是毛泽东在通读《续通鉴记事本末》一书时眉批的赞赏之词。当时,在中南海丰泽园内的菊香书屋,毛泽东读到:“丙子中书舍人、 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督舟师,败金兵于东采石……南军呼曰,王师胜矣。遂并击金人。金人所用舟,底阔如箱,行动不稳。且不谙江道,皆不能动。金士 卒不死于江者,金主完颜亮悉敲杀之,怒其舟不能出江也。”读至此处,毛泽东情不自禁第拿起笔,在书页之上写下这八个大字。

  虞公,南宋 一 代抗金名将虞允文,官居左丞相兼枢密使,隆州仁寿,即今天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绍兴二十三年,即公元1154年,才华横溢、胆识过人的虞允文高中 进士及第,获委任为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当时秦桧当权,主张抗战的虞允文不获重用。直到秦桧死后,他才在中书舍人赵逵推荐下,就任秘书丞,后官至礼 部郎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绍兴三十一年,即公元1161年,金邦海陵王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南宋军队 溃 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被派往长江边上的采石犒劳王师。此时正值金邦海陵王指挥大军由采石渡江。原来负责督军的主帅李 显忠此时还未赶到采石,虞允文见形势危急,挺身而出,亲自督师2万宋军与15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由于宋军将帅用命,兵士奋勇,结果大败金军。此战史称 “采石大捷”,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虞允文也因此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了极高声誉。

  翌 年,虞允文被委任为川陕宣谕使,并与抗金名将吴璘商议收复中原的大业,再次北伐中原,驱逐金兵。吴璘指挥大军攻克凤翔,收复巩州。金邦整治兵马想要争夺陕 西新复州郡,于是蜀中方面想要放弃这些地方,虞允文则认为不可。后宋孝宗即位后,因误信奸臣史浩、汤思退的谗言,要求前线宋军退兵,以致功败垂成。

   乾道八年,即公元1172年,虞允文出任为左丞相兼枢密使。但他随即要求镇抚四川,以图光复大业,同年秋天,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职务,封 为 “雍国公”,上命其再度赴四川总理军政事务。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以图光复中原,最终积劳成疾,淳熙元年,即公元1174年 不幸病逝。淳熙四年,宋孝宗诏赠虞允文太傅,谥忠肃。宋孝宗在虞允文死去后便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斗心,从此不再打算收复中原。但虞允文的报国事迹仍广为人传 颂,名留青史。

  虞允文已经离开了人世八百多年了,但其精忠报国的壮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仍然令人钦佩。青山有幸埋忠骨,当年的抗金英雄如今安静地躺在虞丞乡玉屏山下的“丞相墓”,而与虞允文当年的抗金英雄事迹同样感人的是,他的守墓人宋氏家族已经尽心尽责地守护了他八百年。

  据有关媒体报道,今年85岁的宋克成,四川虞丞乡人。20岁时,他遵守父母遗愿,成为南宋丞相虞允文墓的守墓人,至今已经65年。据宋克成说,宋家守护虞允文墓已八百多年了,他是第13代。“我们家族誓言是:宋氏不绝,守墓不止。”

   3月30日,清明前夕,一个初春的清晨,白色的薄雾缓缓地爬上丞相村的山坡,散成一片轻柔的薄纱,飘飘忽忽地笼罩着整个山村,朦朦胧胧之中,宋克成带着 儿媳重孙前来祭拜虞允文丞相。宋克成正在抹去墓碑上的灰尘。“我们祖祖辈辈还是沾你的光,今天烧点钱给你,再喝点酒,丞相爸爸你还要继续保佑我们宋家顺顺 当当的哟。”清扫完毕,宋克成在墓前点上香蜡纸钱,口中絮絮地说道。

  “我们宋家守护这座大墓,已经八百多年了,我是第13代,这八百年来宋家人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这座大墓,我们宋氏家族的誓言是:宋氏不绝,守墓不止。自从丞相死了之后,我们家就守起,一辈一辈传下来,我的祖祖、爷爷、爸爸都守墓。”

   宋克成6岁时父亲去世,从那时起他的母亲就接替父亲成了南宋抗金名将虞允文的守墓人。宋克成和其他几个兄弟姐妹全是母亲一手拉扯长大。宋克成20岁时娶 了小自己6岁的李正南。两个哥哥先后到外地闯世界,他本来也打算出去见识见识,但重病在身的母亲把宋克成夫妇叫到床边说,“宋家守了几百年的丞相坟,以后 全靠你们了,你们要把坟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