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师大听安平秋讲《中国古代文人与酒》

2015-06-25 14:09:31 社会热点

  2015年6月24日(周三)晚上,在北师大图书馆19层一间到处塞满书本、硬件条件相当简陋的小教室里,感受了一番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所师生们的清苦与快乐。先是安平秋先生的兼职教授聘任仪式,随后开始讲座。

   出自北大中文系的文史学家安平秋先生今年74岁,他在讲座之前对这个主题的简单介绍是:有时会利用古文献做一些轻松的事情,比如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的酒文 化、茶文化、烹饪文化等。酒文化一般会涉及四个小题目,文人与酒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酒令、酒旗与酒楼(酒肆、酒摊等)、今日名酒。

  茶与酒

  酒和茶是中国两种很有特色的传统饮料,都有几千年的历史。二者特性截然不同:茶清新宁静,酒豪爽猛烈;茶贵新,酒贵陈,越陈越醇。

  近来也有宣传陈年老茶的,把茶商业化的,但茶本身还是新的好。清明之前的称为明前茶,谷雨之前的是雨前茶,不同时节的茶是有差异的,总的来说春天的新茶最好。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酒则是中国外国都有,但不一样。中国是酿酒最早的国家。

  魏晋:借酒浇愁

  中国的酒文化起于魏晋、盛于唐宋。

  魏晋时期文人饮酒纵情放达,没有什么顾忌。但也有逃避政治、远离世故的成分。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都喜欢饮酒。刘伶、阮籍等。

  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有云:“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沉醉者,其意未必真在于酒,盖时方艰难,人多惧祸,惟托于醉,可以疏远世故。”

  唐代:借酒抒怀

  到了唐代,文人饮酒成风,酒逐渐成为文人作诗、作文章的创作条件之一。

  李白的诗文至少六分之一是饮酒之后创作的,他饮酒不同于魏晋文人为逃避政治,而是乐观豪迈,纵情表达自己,追求个性解脱。《赠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杜甫《饮中八仙歌》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贪酒不在李白之下。“得钱即相见,沽酒不复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狂草书法家张旭也非常爱饮酒。

  白居易《劝酒诗》:“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劝君三杯君始知。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