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第2页]

2015-07-21 11:12:25 社会热点

  二、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民党政权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

   首先从实力对比上讲,国共双方悬殊较大,国民党占绝对优势。1945年底,国民党军数量有450万,远超过共产党军队,后者只有127万。在武器装备方 面,国民党军队多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伪军武器,明显优于中共。据国民党方面航委会主任周至柔报告,政府军有可起飞的飞机344架,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有 海军船舰240多艘。在获得外援方面,苏联在东北虽然也给中共不少援助,但总量上少于美国对蒋的援助。

  由于国共力量对比悬殊,蒋介石 轻 视共产党军队的思想非常严重。1945年9月23日,蒋介石说:“长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体完毕,陇海路亦已接收过半,共匪祸患已除其半矣”,而实 际上共产党军队的力量集中在长江以北,实力俱在。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彭学沛说,共产党的军队只是“毫无训练的老百姓”,1946年5月,四平战役国民党获胜 后,蒋介石更是不把中共放在眼里,他对其内部人员说:“中共除一部分外,本属乌合之众,经此次打击,势必瓦解无疑”,“共果不就范,一年期可削平之”。6 月17日,蒋介石还说,“共产党的战术和江西时代一样,并无多少进步……他们在东北虽然得到了不少日本的武器,但并不知道运用”。“我们有空军,有海军, 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配合的好,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

  至于老百姓,在抗战胜利后的一个阶段,普遍 将 国民党和蒋介石视为“正统”,更没想过国民党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抗战胜利,中国进人“五强”,蒋介石的声望达到顶点,在东北,因长期遭受日本统治, 老百姓的“正统观”更为强烈。张正隆在书中引述前福州军区政委江拥辉的回忆说,八路军从山东刚到东北,“那感觉是天冷,人也冷。有时老百姓也围着你,那是 看热闹卖呆的。四平保卫战之后北撤,到吉林时又饥又揭,想买点东西吃,路边店铺关得紧紧的,怎么敲门也不开……我们前脚出城,国民党后脚就进城了,老百姓 都拥到大街上,有的还挥动着青天白日旗,欢迎国民党”。1946年5月30日,国民党第一八四师在辽宁海城起义,一份调查材料显示,由于受“正统”观念影 响,在该师一个有139 名士兵的连队,“对国民党和蒋介石有敌意的只有两人”。

  至于毛泽东,也没想到中共会快速战胜国民党,毛泽东 虽 然在1944年12月说过,“这次抗战,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可在当时,那只是在党内高层表达的一种心里愿望。几年以后,毛泽东提出要敢于胜利、敢 于打败蒋介石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到那个时候,许多中共党员也没想到果真能打败国民党。

  地方实力派也没想过蒋败毛胜的问题。与蒋介石 有 矛盾的地方实力派如傅作义等在1946年公开批评毛泽东与中共,以此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苦战之后,一致的渴望和平,而毛泽东的路线,却 是全面掀起战争,号召人民参战参军,长期战争”,“一年以来,国家就在商谈不断而战乱无已的情况下,胜利的光彩退色了,国际地位降落了,全国人民陷于求生 不得求死不能的绝境!这个罪恶的责任,谁应该担负呢?”

  1945年后,知识分子对国民党不满,甚至是强烈不满,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也 不 完全了解或支持中共。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对蒋介石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拥护到不满的变化过程。1943年后,随着经济状况恶化及国民党官僚腐败的越演越烈, 在大后方的高校中,左倾思想逐渐传播。牟宗三担优时局将有巨变,经常与左倾学生争论,甚至担心未来会落于王船山、朱舜水之处境,而唐君毅则认为不至于此。 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当中,中间派为数更多。1943年4 月4日,蒋介石前往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视察,受到数千学生的欢呼,使蒋颇为感动,他在日记中写道:彼等亲爱热烈之情景,非可言喻,似有无限感情,而不知如 何表现者,平生之乐,惟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