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第3页]

2015-07-21 11:12:25 社会热点

  两年后的1945年12月16日,蒋介石在北平的太和殿会见两万多名大、 中学生,又受到热烈欢迎,这可能是他在大陆时代最后一次得到青年的欢呼。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讲话毕,即往场中巡阅,初时学生尚有秋序,余与其中数人握 手以后,其他学生皆离队前来,使余受围不能前进,余乃登坛答礼,正向西阶步出时,未下阶,学生又拥挤而上,以后愈挤愈紧,一时乃至不能吐气,侍卫心慌,拥 余向外,而愈不能出,余欲立定亦不可得矣!如此拥挤在群众之中,或进或出,局促于一圈之内,足有一小时之久,此为从来所未经历之情景也。青年之热情有如此 者,能不为之感奋乎?

  美国学者胡素珊的研究证明,四十年代后期,学生“所追求的不是推翻国民党,而只是限制它的权力……他们中间多数 人 显然不赞成中共统治中国的想法”,她的书中还例举了当时的调查资料:就是到了1948年12月,在学生当中,也就只有3.7%的人赞成共产党政府,而 72%的人赞成组织联合政府。知识分子对蒋介石是有批评也有期待,中间派知识分子占多数。胡适、傅斯年等则是公开同情国民党的,至于其他知识分子,更多抱 观望的态度。

  国民党方面虽然知道经八年抗战,中共军力已大为扩充,但是抗战以后双方毕竟没有大规模交手,而国民党在1934年江西剿 共 成功的经验又严重误导了国民党军中的中高级将领,使之严重轻敌,从蒋介石到宋子文,再到国民党中宜部部长,再到领兵的国民党将领,多把中共军队看成是“乌 合之众”。

  和高调的国民党相比,这个时期的中共对外十分低调,虽然中共军队在数量上完全不占优势,但是,中共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这就是经过八年抗战,生聚教训,中共实力早已今非昔比:

  1、在1940年“百团大战”后,在继续和日军作战的情况下,重视军力的发展和保护。

  2、思想统一,和国民党夺天下的意识明确。

  3、党、政、军完全军事化,指挥统一,轻装上阵。

   4、经过土改,扩大并强化中共的社会基础,使得军队兵源充足,又接收一些投诚伪军,扩充兵力。中共方面的黄克诚也说,几个月时间,开往东北的十万部队就 扩大为三十余万,其中许多为前伪军。林彪的“四野”有四千日本人,大多从事医务和技术兵种,从东北一直跟到华南。共产党在用人之际,没有教条主义,只要有 用,都吸收。

  5、没有负担,中共军队不需发工资,只要吃饭穿衣就可。国民党军队则与此相反,要支付巨额军饷,蒋介石在1949年4月30日的日记上写道:“军饷发给现银导致金融枯竭”。

  6、中共干部没有私产,这点尤其重要,蒋介石在1949年6月8日写的日记有一段为“以敌人之长处为借鉴”,列数中共优点七项,将“于部不准有私产”列为中共优点第一条。

   7、进入东北后,得到苏军的巨大的支持,包括军火方面的支持,苏军占领下的北朝鲜也给了东北民主联军许多援助和便利,1946年7月后,中共东北局在平 壤就设有办事处,在其他四个城镇设分办事处,对外称“平壤利民公司”,由老资格中共党员朱理治任全权代表,仅平壤办事处就有工作人员近百人,专门负责两方 的交涉,北朝鲜曾援助东北民主联军两千车皮的军火物资,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1.8万伤病员和家属多次进人北朝鲜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