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善于散热和节水

2017-05-20 15:09:00 探索未解之谜

  夏天,澳洲的沙漠在烈日烘烤下,气温可升高至40℃。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在想尽办法躲避这种烘烤。有的钻入地下,有的进入水中,有的则躲在洞穴里,白天呼呼睡觉,夜里出来觅食。澳洲草原、沙漠上的动物“主人”——袋鼠,是怎样度过这个漫长而炎热的夏日呢?

  科学家为了探索袋鼠调节体温的秘密,曾经多次对它们进行了观察和试验。根据目前已掌握的资料,可以知道袋鼠调节体温的办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喘气,二是舔体,三是流汗。前两种多见于静止状态,后一种则见于运动过程。

  大家知道,袋鼠的体温并不是严格恒定的,其变化幅度大致在 35.5—36.5℃之间。如果体温一旦超过这个限度,袋鼠便开始忙碌地进行舔体活动。尽管这种降温方法很原始,但是对它保持稳定的体温,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袋鼠舔体以舔前肢为主,特别是在高温下,它们不仅加速舔前肢,而且也气喘吁吁和汗流浃背。

  袋鼠舔前肢并非所有部位都舔,而是侧重于其中的一小块。过去人们只看它经常舔那一片,但是对它舔的原因却不了解。近年来通过对前肢血液供应的试验,发现袋鼠经常舔的区域,有密集和精细的网格状表层血管。在高温下,流到这个区域的血量大大增加了,所以前肢部分是一个重要的传热部位。

  大袋鼠在其前肢的部位涂上唾液,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外溢的液体,作为袋鼠休息时散热降温的主要办法之一。

  在运动状态下,袋鼠的散热主要就靠流汗了。因为它不可能做到边运动、边舔体。关于身体流汗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有亲身体会,这是一些哺乳动物,其中也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降温散热的主要形式。其原因就在于:流汗可以发散体内的热量。

  不过,袋鼠有一点不同于其他兽类:它流汗仅限于运动状态,运动一旦停止后,它就立即停止流汗。可是其他兽类,不论运动或休息时,都会通过流汗散热。

  前面已经讲到,袋鼠与其他兽类的不同点之一,在于运动停止后即停止流汗。那么,它为什么在休息时要停止流汗,并以喘气和舔体来降温散热呢?原来其奥妙就在于节省水分。

  水是生物的命脉。对哺乳动物来说,水分更是离不开的东西。所以一切生活于干旱环境下的动物,都懂得节约水分。袋鼠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在运动停止后,立即改用喘气来散热降温,这样就可以减少因皮肤出汗而蒸发可以更好地保存水分。这就是袋鼠为什么在休息时立即停止流汗的真正秘密。

  在酷热的夏天,大赤袋鼠是最善于调节体温和保存水分的动物。故素有“节省水分能手”的称号。

  它采用的散热和节省水分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高温下,大赤袋鼠并不躺在树荫下,而是弓着背站着,这样可以使体表面积从环境中吸取的热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吸取的热量减少了,自然也就减少了为散热而损失的水分。又如袋鼠厚密的毛,能够形成理想的绝缘层,即可隔绝周围的炎热,又可减少水分蒸发。

  袋鼠粗长的尾巴,在遇到高温时,常常被夹在两腿之间,这样又可缩小体表对辐射热的暴露面,从而减少了热量散发和水分蒸腾。

  袋鼠的这些节能特性,使它成为一种能够忍耐干旱的动物。据研究,在干旱环境中,袋鼠只需要绵羊所需水分的1/4,其节水能力大可与骆驼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