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似鸟非鸟”的传说

2017-06-01 22:11:00 探索未解之谜

  蝙蝠是个奇妙的动物,像鼠不是鼠,是兽却会飞。

  据说,在很久的远古时代,有只蝙蝠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它扑打着翅膀,正准备起飞,却被一旁的黄鼠狼看见了,上去就咬住蝙蝠不放,眼看蝙蝠就要性命不保,急得它连连求饶。

  黄鼠狼说:“我怎么会饶你?我一生下来就和鸟是死对头! 你今天落在我手,必死无疑。”

  蝙蝠一听,灵机一动,马上随机应变地郑重声明道:“你别看我能飞,就以为我是鸟,你仔细看看,我是老鼠哩!”

  黄鼠狼半信半疑,看看这个小家伙的嘴脸,也确实不大像鸟,倒真有点像老鼠呢,于是就把它放掉了,这只蝙蝠终于死里逃生。

  可是,这只蝙蝠是一个冒失鬼,不当心又一次失误落在地上,不巧又被黄鼠狼抓获,但这回碰上的不是上次那只黄鼠狼。

  这只黄鼠狼哈哈大笑:“我真运气,碰上我最爱吃的老鼠了。” 蝙蝠急中生智,马上辩解说:“您爱吃的是老鼠,但我不是老鼠呀! 您没看见我长着翅膀吗,哪里有长翅膀能飞翔的老鼠呢? 我是鸟啊!”

  黄鼠狼看它说得也对,就把它放走了。

  就这样,蝙蝠靠着自己那副“似鸟非鸟,似鼠非鼠”的模样,以及碰到危险能随机应变的小聪明,两次蒙混过关,幸运脱身。

  这件事在蝙蝠中广泛流传,于是蝙蝠都为自己特殊的模样而洋洋得意起来。以后只要有机会,就耍起“滑头”来。

  传说那个时代的鸟类家族和兽类家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他们打仗时,蝙蝠总是先站在一旁观看,从不参战,心里暗暗盘算着:哪个打赢了,我们就跟着坐享其成,可得好好利用一下我们的特殊外貌。

  这一次是鸟赢了,蝙蝠就飞到鸟那里,说自己有翅膀,能飞翔,和鸟类是一伙的。于是跟鸟一起欢庆胜利。

  如下一次是兽打胜了,蝙蝠就爬到兽那边,说自己的嘴脸是老鼠的模样,足以证明和兽类是一方的。于是又和兽类共庆胜利。

  以后,此类的事情经常发生,蝙蝠看风使舵,永远成为胜利者,更加洋洋得意起来。

  但是,时间一长,鸟兽双方全都不喜欢蝙蝠,讨厌起这些投机家来。打仗的时候嘛,连影子都看不见,从不参战。打赢时庆功嘛,总有它一份,它依附在战胜者一方,跟着过好日子。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以后,鸟、兽双方识破了蝙蝠伎俩,双方都拒绝它们作为自己的伙伴。

  蝙蝠这次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以后到哪一边都不受欢迎,全被驱逐出境,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从此,在光天化日之下再也不敢出家门,只能灰溜溜地躲藏在阴暗角落里,只有等到夜晚才敢出来觅食。

  据说,蝙蝠夜晚飞行,白昼睡眠的习惯就是这时候开始的。其实,蝙蝠是一种具有回声定位、以耳代目、消灭害虫、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益兽,所以蝙蝠是我们人类当之无愧的朋友。

  蝙蝠是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全世界的蝙蝠有1000多种。其中有许多种是居住在洞穴,特别是岩溶洞穴之中。

  蝙蝠是地球上适应能力很强、广泛分布的一种“翼手”动物,它的身影在晴天难以窥到,而在漆黑的夜晚或十分昏暗的环境条件下却活动频繁。无论天有多么漆黑,它都能自由自在地飞翔而不会撞在任何物体上,这是因为它有回声定位的本领。人类通过对蝙蝠回声定位能力的研究,并受到启迪,进而发明创造了雷达以及盲人探路仪等,这也是蝙蝠对人类的贡献。

  但是,蝙蝠却日益面临着生存的灾难。在美国43种蝙蝠中有一半处于濒危境地,它们的消亡意味着人类将更加依赖化学药品来灭虫,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英国这种有益的小动物已濒于绝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英国不久前通过一项法律:禁止捕杀蝙蝠,不得破坏蝙蝠巢穴,违者罚款1000英镑。

  我国的某些地区,因受工业污染和人为干扰,蝙蝠的数量在呈下降趋势。但也有一些地区保护得比较好:如湖北省丹江口市蒿坪乡铁耙沟村境内象鼻山的峭壁上,有一个特大的蝙蝠洞,一万余只蝙蝠栖息于洞内,故铁耙沟方圆十多里内蚊蛾绝迹,田园树木皆免受害虫的侵扰。

  因而,“国际动物保护协会”发出“保护蝙蝠,维护生态”的呼吁,并成为国际性行动。显然,保护蝙蝠,就是保护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