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发主演的电影《铜雀台》豆瓣影评[第2页]

2014-04-28 18:43:48 影视资讯

  除了剧本改编上的大胆与合理的想象,这部作品给人印象突出的是周润发塑造的曹操形象。应该说这是一次与以往的影视作品中的曹操形象有明显区别的艺术创造。在过去众多有关三国的影视作品中,曹操的扮演者中不乏明星大腕,单是影帝级别的就有好几位,比如老版《三国演义》中的鲍国安出演的曹操较好地诠释了其足智多谋与多疑的性格,《赤壁》中张丰毅扮演的曹操则夸张地突出了其骄横跋扈与好色的一面,而新《三国》中陈建斌版的曹操则基本符合原著中那个阴险狡诈残忍的枭雄形象。较有新意的反倒是影片《关公》中的曹操,表演鬼才姜文试图赋予这个角色以一种新的理解,一种非舞台化脸谱式反角的方式演绎曹操,遗憾的是这部电影本身是一部武打功夫片,姜文的那种文艺片式的表演,与整部影片的气场明显错位,给人以突兀甚至几分滑稽的感觉。而作为一部并非纯粹动作片的剧情片,《铜雀台》中的曹操扮演者发哥,以其深厚的表演功力和近年来极为罕见的投入度,为观众展示了这位三国头号政治强人的复杂性格。既有帝王般的威严霸气,又能保持对最高名位追求的足够克制,他既足智多谋与料敌机先,又是一位善于察颜攻心之术的大师,他确实英雄爱美,但是绝不会让自己命陷桃花,对待敌人他当然冷酷无情,但绝不是一味地残忍好杀。总之,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一位乱世之中的政治强人,面对着天下未定、强敌窥伺的局面和时时四伏的内部危机,不得不为之的反应,不如此恐怕他走不到今天,早就在残酷无情的政治较量中淘汰出局了。
  长期以来,一部《三国演义》将人们对三国历史的解读固化了,最典型的就是其尊刘抑曹的历史观。在中国的小说中、戏剧戏曲的舞台上、电影电视剧里和说书人的口中,曹操的形象长期被定位于白脸大奸臣、篡汉大奸雄,反复无常的小人,滥杀无辜的暴君,这还不算,他还是虚伪狡诈的大骗子和为老不尊的大色狼……但实际上,曹操的这种负面形象并非向来如此,陈寿在《三国志》里,对这位历史人物曾给予了的极高的评价,说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却成了“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
  现在已有研究者指出,曹操形象的变化,肇始于宋代。特别是南宋的汉人政权在丧失北方中原的半壁江山之后,出于维护自身正统地位的意识形态需要,在有关三国历史的叙述中,开始有意抬高南方蜀汉刘备政权的地位,而贬低北方的曹魏政权,曹操的形象和评价开始发生历史性的逆转。而实际上,作为一位历史人物,曹操在结束战乱,统一北方,戍边屯垦,恢复生产等方面还是很有作为的,他的攻伐杀戮,是在激烈的政治斗争过程中发生的,其中他也并不见得就比其他的竞争对手更为残忍好杀。从以战止战的角度来看,他只是一位在中原逐鹿中胜出的强者而已,如果没有他,战乱可能延续更久,如曹操所言:“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电影《铜雀台》的情节围绕铜雀台而展开,其中设想铜雀台内建有密道,直通城外,曹操得以暗伏人马将叛军一网打尽。事实上史书《三国志》中对铜雀台叙述极为简略,只有一句提到:“冬,作铜雀台。”而铜雀台建在哪里,结构怎样,均未记载。反而是唐人诗句“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让这个地方充满了香艳情色的味道。影片中,曹操曾带灵睢进入自己正在建造的陵墓,而对曹操死后所葬之高陵,史书只略略提及“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而高陵所在究竟何处,规模如何,也是全无可考。《三国志》中曾记载,吕布与董卓的“侍俾私通”,但这位侍俾的名字并未提及,书中还记载袁术曾向吕布建议联姻,让其子娶吕布的女儿,吕布一度答允,后又反悔。至于雕婵其人,名不见于史册,而吕布的妻女虽有提及,但吕布死后她们的命运如何,也未有一字提及,给后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