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福剑事件看中国电影为什么不敌好莱坞

2015-04-11 11:31:09 影视资讯

从毕福剑事件看中国电影为什么不敌好莱坞

  毕福剑视频,让我们见识了一个有才华的毕福剑。

  视频长度一分多钟,但就在这个超短的视频,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才华。

  老毕有没有才华?

  当然有。

  过去读古诗词的时候,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还没有切身的感受,老毕却重演了历史上的传说的一幕,在这短短的视频里,老毕发起了排山倒海、雷霆万钧的诋毁。

  这不由不使人觉得有一点犯疑。老毕是即兴演出吗?不象啊,他所抵毁的内容,涉及到共和国历史的时间与空间,上下纵横,面面俱倒,一个人不朝思暮想这些抵毁的内容,他能不假思索地出口成章吗?

   大致可以归纳出老毕在谈笑间透露出的四大抵毁。一是抵毁了人民军队,他的一句“当兵的”,配以他的憨厚的脸形上突然滚动出的一丝不屑一顾的轻蔑的神情, “当兵的”可以说包含着万劫不复的低下。二是抵毁了军队首脑。老毕有没有说“老逼”?我觉得有一点怀疑,好像听到的是江西口音“老表”。三是抵毁了反恐反 腐行动。唱词里的解放军指向的敌人,是土匪与地主,今天看来,这些人制造恐怖,不劳而获,是恐怖分子与贪污分子的代名词,但老毕却说他们“招你惹你 了?”。四是抵毁灭宣传部门。一句话,“吹牛逼的”。可以说在一分多钟视频里,老毕的抵毁,从政治、军队、人物、宣传最核心的四个关键环节进行了不遗余力 的轰击。老毕显示了他的超级抽象、抽级浓缩、超级精炼的抵毁才华。

  由老毕所演唱的《智取威虎山》,不由想到了前不久公映的由香港人徐克 导演的同名三D电影。老毕在这里对“当兵的”进行抵毁,但生活在不同语境里的徐克却在这部电影中塑造了一帮高大威猛的足以与好莱坞对垒的“当兵的”,两相 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质上,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似乎已经预测到了老毕这样抵毁历史的人物的存 在,特意在电影里加入了一段现实状况下的人们对当年剿匪肃恐的反映,在影片的开头,我们看到生活在美国的一帮现代青年,对《智取威虎山》里的情节很不以为 然,就像老毕那样,语多调侃,正是在这样一股强盛的对历史模糊化、丑陋化、调侃化的现代语境下,电影让一名当年战事亲历者的后人,回到了林海雪原之中,重 新去翻开了历史上被老毕称为“吹牛的”英雄传说。

  而电影在最后,更是通过超越时空的超现实手段,让那些英勇捐躯的“当兵的”,重新回到了现实生活中,相聚在一起,意味着对历史的致敬,对英雄的崇尚,对昔日付出者的尊重。

  这是一个香港导演所能做到的,而恰恰是中国文化人所不能做到的。

  由这里,我们不由不看到中国电影到底缺少了什么。

   徐克拍摄的《智取威虎山》,绝没有对历史的戏弄与对历史人物的抵毁,反而把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主要原因当然有多种 了,但我们可以看出,香港电影多年来一直有一个传统,就是它们的拍片方式,一直唯好莱坞电影马首是嘱,按照商业片的原则来营造它的理念。它必须让它的电 影,尊重一个社会的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观,去迎合观众对基本道理与准则的企求与诉求。看电影不是受罪,不是对自己的世界观的推翻。好莱坞电影的原则简单到它 拥有我曾经总结过的三个法宝:亲情、友情、爱情。它几乎从来不在这三者之间挑战观众的承受力。香港电影基本按照商业片的基本道德,对此全盘接收。

   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可以说恰恰是不讲原则,不讲道德,不讲默契,“情人节”放的电影,可以让人看了之后对爱情毛骨悚然;自己拍的电影,往往缺少一个高昂 的骨架与主题,恰恰是我们的电影太多了调侃,一句话,中国电影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多了流氓气。鲁迅曾经很精辟地描写过中国人在银幕上的形象,就是他们带 着一点狡猾,带着一种讨便宜的投机取巧,这样标准的脸型,其实在毕福剑的脸上看到最完美的烙印。回头来看看,毕福剑的脸,就是一副“流氓气”的脸,这张 脸,多少年来,没有在中国生存的土壤,但是,在某一刻之后,这张脸吃香起来了,自以为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但是,今天看来,这种“流氓气”的脸,终会走到 “出来走终归要还的”这一个被打回原形的那一步。在这里不由再多说几句:第六代导演整体覆灭,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一个挑战中国核心价值观的生存原则,最终 导演这一群体集体被忽略,一直等到他们之后的学弟学妹破壳而出、采取了好莱坞电影的商业原则之后,才使中国电影重新看到了恢复活力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