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法庭》:谐趣地气替代法制说教

2015-04-24 09:00:14 影视资讯

《中国式法庭》:谐趣地气替代法制说教

  光听《中国式法庭》这么个命题,能在我脑中浮现的画面是刘杰导演电影《马背上的法庭》,李保田饰演的基层法官牵着毛驴,驮着国徽,翻山越岭,就为了村民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结果搭上了老命。

  就题材而言,《中国式法庭》与《马背上的法庭》有诸多相似之处。毕竟两个作品都立足农村,在基层法官身上做文章。《中国式法庭》故事背景虽不至于像《马背上的法庭》那般蛮荒,但面临的法务工作困难是共通的,林永健演绎的基层法官王德忠连头毛驴都没有,不通道路的地方,庄严的国徽还得肩背手扛。

  林永健演绎的人物多喜感,接地气,《中国式法庭》也不例外。这次他化身基层法官王德忠,喜欢他的人叫他大德子,不喜欢他的人叫他缺大德。法律这玩意,本身是严肃的,没多少感情色彩,总一副臭脸模样,冰冷而不仅乎人情,如果按照他本来模样来叙事,那就成了科教片,了无生气。刘杰当年的《马背上的法庭》,落幅略微沉重,其间却不乏喜剧元素。比如有些鸡毛蒜皮的案子,国徽得跟宗教信仰掺和在一起,否则根本无法开展。这就是中国国情,也是中国式法庭,看起来可笑,笑过之后又倍感哀凉。与《马背上的法庭》气质迥异,《中国式法庭》涉猎的法务问题有严肃认真的考究,但故事和人物表演都是喜剧化的,让人在谛笑皆非中吸收启示。

  虽说法律本身没有感情色彩,但基层执法者没有感情色可行不通。在中国广阔的农村,几千年来都依靠家族宗法来维系平衡,裙带关系阡陌纵横,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给他讲法,他势必跟你讲人情,你判他赢,他叫你青天大老爷大德子,你判他输,他不仅骂你缺大德,指不定给你整点啥事出来。中国地大物博,一地有一地的文化与习俗,光板着脸说法,很难行得通,于是有了《马背上的法庭》这种典型的“中国式法庭”。

  2005年时,高院曾力推行“法律至上”,并用法袍、法槌等仪式感元素加以强化,以往田间地头的“马锡五审判法”模式一度被认为过时之物。正因为如此,刘杰导演的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不合时宜”,立项困难。可是很快,有关部们便发现,“高高在上”的法律在文化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根本不实际,高层一句“发扬马背上的法庭精神”,让这个几乎搁浅的电影突然大放异彩,成为有关部们宣导的重要素材。有了《马背上的法庭》的开拓,《中国式法庭》再诉基层法官已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