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公关的中国式道歉

2015-07-22 10:04:03 社会热点

  最近“道歉”火了。

  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以上纲上线的民族精神高度,迫使喜剧作品里恶搞花木兰的贾玲道歉了。旋即, 有些道教情节的人,意图让拍了《道士下山》的导演陈凯歌出来道歉。尽管未能如愿,但社交网络里,冯小刚以妖协要求《捉妖记》道歉为开头,引发了一场“索歉 运动”,甚至猪协要求《大圣归来》道歉……

  无厘头的恶搞,不过是解构着要求贾玲与陈凯歌道歉的荒谬。从网友反对贾玲道歉的声音中,也能看出,这些“索歉运动”之中的道理,其实大家早已明白。只是有些人想以此为噱头,刷刷存在感,顺带捞点自己的“实惠”罢了。

   不过,抛开这些恶搞引发的无厘头,单就看“道歉”本身,确有一番值得玩味的地方。从发生过错之后的道歉,也有实无必要的道歉。有错出来道歉,道德的必要 往往能够让人看到一个人的担当,而没有错还要出来道歉,尽管能获得一些人的点赞,不过在更多人眼里看到了道歉之人的“不堪”。

  以艺人为 例,演绎一部作品要道歉,家庭矛盾要公开道歉,遇到类似于劳动教养这类恶的制度,也要公开道歉,他们频繁的道歉,不过是作为艺人“媚”众的表现。很多艺人 很可能觉得,类似事件中若不以道歉平息争议,舆论的缠身将可能影响艺人的变现能力,因为不仅仅是艺人,很多人都觉得一个“与人为善”的艺人要比棱角分明的 艺人受欢迎。也因此,艺人道歉是常有的事儿。

  没有必要的道歉,当然也反衬着那些确实需要道歉的“不堪”。在诸多的道歉事件中,社会所关 心的往往只是道歉本身,换言之你只要道歉了就可以了,至于道歉源起的那件事,真相是什么,有没有必要道歉,致歉之时的话语里有无澄清事实与道理,亦或者表 达反思,这些便显得并不重要了,要的就是道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