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沙僧的个性为何如此真纯[第3页]

2017-09-06 15:13:58 影视资讯

  问题三: 沙僧的个性为何如此真纯?

  从作品的客观实际讲,主要是作者没有写好沙僧这个角色。严格讲,是没有写出沙僧的个性,退一步讲,是没有写出沙僧性格的丰富性、多面性、生动性,没有让这个人物在笔下立起来。

  但已有的笔墨,也透露出沙僧性格的一些特点。

  从先天条件、先天秉性看,灵霄殿是玉帝处理政事的主殿,也是天庭无上权力的象征。作为灵霄殿的卷帘大将,虽然阅神、阅仙无数,但职责规定他目不视色,耳不听音,不能越雷池半步,一只小小的玻璃盏就引来杀身大祸足以说明了一切。从事这种性质的工作,长此以往,可能培养出油滑的奸佞小人,但更经常更多的是培养出谨慎本分的木头人。何况“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的玉皇大帝,本领也不会亚于如来佛的“普阅周天之事,遍识周天之物”,谁敢在玉帝眼前耍滑头!单调的工作培养出单一性格的沙僧,也可以讲得过去。

沙僧的个性为何如此真纯?

  从为妖环境、为妖经历看,沙僧一直囿于流沙河的环境为妖,那流沙河,不仅广大,而且十分凶险:“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任何水都不可能将鹅毛、芦花沉底,但流沙挟水、水挟流沙的流沙河就能,这样的凶险环境自然与尘世隔绝。沙僧光杆一妖潜藏于水底,既没有妖精兄弟,也没有妖精喽啰,更没结成妖精联盟。饥火难耐时,钻出水面,也只寻到个把取经人充饥,他所说的“我在此间吃人无数”,恐怕也是多年累积之数,或者是自夸之辞。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沙僧为妖生活太单一、太封闭,既没有同类切磋,也没有妖友交往。不像孙悟空,有一个开放式的花果山广大地盘,和地盘上的成千累万的同类异类部下,而且还有与牛魔王等天下本领高强的六妖王所结成的妖精联盟,云游四海而无所不在,天上的神仙,地下的阎王,海里的龙王,他都混了个精熟。也不如猪八戒,有福陵山地盘,高老庄别业,在云栈洞可做妖精的情人,在高老庄可做财主的女婿,入得妖,进得俗,无往而不适。单一、封闭式的生活,保持住了沙僧的“一灵真纯”。

  还有一个契机,那就是他在流沙河的妖精生涯里,曾经有幸好多次吃到过取经人。这些人之所以被吃,可能他们没有唐僧的“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这样的先天条件。但既强调取经人,自然就有其用处。纵不能像一般妖怪那样,吃了唐僧肉,无须“打甚么坐,立甚么功,炼甚么龙与虎,配甚么雌与雄”,就可修仙成佛,但至少可以让沙僧沾一沾取经人的“佛气”,在他的一灵真性中增加一点点佛性。因为他初见唐僧,唐僧就夸他行礼“真像个和尚家风,故又叫他做沙和尚”。他曾受菩萨指点,将九个取经人的骷髅头穿成项链挂在脖子上,而唐僧要过流沙河,非这九个取经人的骷髅不可,观音说:“把他那九个骷髅穿在一处,按九宫布列,却把这葫芦安在当中,就是法船一只,能渡唐僧过流沙河界。”这只“法船”渡得了唐僧,可能也渡得了沙僧。登岸后,九颗骷髅解化成九股阴风,寂然不见,想必已化成“佛气”,入了沙和尚的七窍了。

  既保持住了个性的真纯,又与佛结缘,可能促使沙僧一心取经,一意向佛。但作者给我们的这些信息,总嫌单薄。

  从取经队伍中的角色定位看,沙僧是最后一个加入的,这也是作者的一个精心安排,因为悟空、八戒有不同寻常的地位,所以比他进入得早。其实沙僧入队前,内部分工已成格局。悟空本领最大,降妖除魔的主将地位自然非他莫属;八戒身兼两职,既是悟空的除魔副将,又是挑行李看护唐僧的后勤保障员,一遇重要的降魔任务,常常两头忙,容易被妖精钻空子将唐僧摄走;八戒前世在上界的职位比沙僧高,本领也比他略大,所以沙僧加入后,自然就把八戒的“长工”角色分担过去了。当然,他们只是在共同的降妖职责下的工作侧重点的不同,降妖须得亲兄弟,遇到厉害或群体性的妖怪,常常兄弟三人一齐上。一般情况下,沙僧呆在替补的位置。

  八戒有时嫉妒悟空夺头功,往往半路打上一钯,又喜欢在唐僧面前打小报告,悟空常常以恶作剧对付八戒,如果沙僧也加入进来,必然闹得不可开交,兄弟关系必然一塌糊涂;如果沙僧不分对错倒向悟空、八戒的任何一方,那必然导致队伍内部不团结。唐僧以师父的地位,经常因悟空、八戒的大问题、小毛病而唱黑脸,没有沙僧的唱红脸,队伍也不稳定。因而,沙僧是队伍中的润滑剂,是公正的和事佬角色。悟空争名好胜,偶有自傲之气,八戒争功推过,时有自私之心,沙僧如不朴实厚道,单凭唐僧一双肉眼,也难分辨清他看不见的战线。八戒在取经路上常常三心二意,悟空也偶有使气的时候,沙僧如果也动摇反复,取经队伍的整体素质就要大大降低。再说,悟空虽不愿走,可一旦被强行赶回花果山,他照样可以做他的威风八面的快乐大王,猪八戒呢,巴不得回高老庄享清福,他们都有退路。而沙僧的退路并不充分,前面已述,他的流沙河无法与悟空的花果山、八戒的高老庄相比。

  尽管沙僧被作者安排了这样一个角色,但他的个性不见得就会消融在这个角色中;或者说,要守住这个角色,不一定就要以消融他的个性为代价。只能说,作者没有认真对待沙僧这个角色,赋予他的笔墨,多是一些平面化的语言,因而沙僧形象,也被塑造得过于平面化。

  其实,作者在沙僧身上安排有不少容易忽视的因素,比如黄袍怪手下只是些普通小妖,也没有任何厉害的宝贝,把沙僧捉进洞中也只是普通的捆绑,自己变成一个俊俏的书生到宝象国去认驸马了,并把朝堂上的唐僧变成了一只老虎,而沙僧和百花羞公主竟然就老老实实地呆在妖精洞里,直到八戒从花果山请来悟空,还是百花羞“亲自动手,把沙僧解了”。沙僧纵然本领不很大,但妖精不在,他救出百花羞,烧毁妖精洞是轻而易举的事,这显然是作者的一大疏忽。再比如,沙僧也应会三十六般变化,小说中除了在三清观他曾变成一尊神像和在豹头山黄狮精那里变成一个贩猪羊的客人外,几乎没有他这方面的表现。他的降妖宝杖原是月宫吴刚伐下来的一段梭罗枝,也来历非凡,八戒的九齿钉钯妖精曾为之专设钉钯会,而沙僧的这件宝贝却因沙僧形象的暗淡也黯然失色。类似疏忽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