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开水节”礼仪

2017-02-04 21:01:00 知识

  世界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四川灌县都江堰,从公元前250年左右的秦昭襄王创建至今已有2500多年了。它灌溉川西平原27个县市,农田870余万亩。由于堰口每年的清淤与渠道年年的岁修工程的需要,因而每年在清明节放水时,都有一个开水典礼。而且越来越隆重,规模越来越大,有许多祭仪组成了一个盛大的开水节。在清时,主持开水典礼的主祭官,都是四川总督一类的高级官员担任。节仪一般是清明节前一天,主祭官要坐八人抬的大轿,后面跟着仪仗随从,鼓乐喧阗,浩浩荡荡地排成长队,从成都到郫县“望从祠”,祭祀古蜀国治水有功的先望帝和丛帝,接着要在当日赶往灌县行台衙门过夜。次日清晨,主祭官及仪仗随从,要带上丰富的三牲(牛、猪、羊)祭品,在鼓乐声中登上玉垒山古驿道,来到二王庙向川主李冰和二郎神(李冰子)塑像前,在司仪的高声唱喏下,行二跪六叩的大礼。接着敬献贡品。完毕后,由主祭官宣读祝文。文字是固定的,只是照例念一遍:

  惟神清德,兴利除患。

  作棚穿江,舟行清晏。

  灌溉三郡,禾野千里。

  膏腴绵洛,至今称美。

  盐井泼开,蜀用以饶。

  石人镇立,蜀害已消。

  报崇功德,国朝褒封。

  兹值春灌,理宜肃恭。

  尚飨。

  二王庙祭礼完毕,接着来到堰功祠瞻仰历代修堰有功者的塑像,然后再到杨泗庙前煤边祭棚内祭谢水神。最后是砍杩槎开水。这是开水节中,观看群众最多,也是最精彩最吸引人的一个仪式。沿江两岸,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人们都在静静地等候。只听主祭官一声令下,“轰、轰、轰”三声礼炮,两岸顿时响起上千仆锣鼓、鞭炮声,以及人们的欢呼声。在强烈的鼓乐声和欢呼中,经过挑选的几名彪形堰工纵身跳上拦河杩槎,挥动利斧,砍断缚在杩槎上的竹绳,然后敏捷地跳上岸边同其他人一起,拉倒撑木和座兜,碧蓝的江水犹如脱缰的野马,涌入内江,堰工们手持竹竿,一边口喊《开水号子》,一边赶上前去用竹竿打几下水头,高声喊道:不要打坏良田,不要冲毁桥堰,安流顺轨,为民造福。两岸群众为此也无不欢欣鼓舞。年轻人拼命疾跑,不断用石子向流水最前端打去,名为“打水脑壳”。有的从堰口放下鸭子,由下游两岸的年轻人下水去争抢“水头鸭”。老人们岸边争舀“头水”敬神,祈祷“五谷丰收”。更有趣的是主祭官在开水后,要立刻坐轿启程,赶到水头之前返回成都府。据说主祭官跑得快,水就来的多。倘若落在了水的后头,当年的水就有不够用的危险。

都江堰“开水节”礼仪

  民国时期,都江堰的开水典礼,仍由四川省政府主要官员主祭。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亲临都江堰主持开水典礼,只是二跪六叩大礼改为对李冰神像的三鞠躬,不念《祝文》,改为全体参祭人员齐声朗颂他们写的《迎神词》:

  曾曾小子,胚胞黄农。

  长被流泽,永赞神功。

  神之格思,百福所赐。

  作之述之,为万世利。

  随后还要齐唱纪念歌:

  系维我祖溯炎农,禹北稷谷,大国奋为雄。遐迩被泽,敷崇殷中。

  民福国利,粮食是先锋。

  大造生产,川人果腹庆丰年,足食足兵齐推重。青城八百里,都江十七县,维王建奇功!

  新中国成立的60年代后,修建了外江电动钢制闸门,开水节曾一度中断。1990年都江堰市政府,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又决定恢复了这一盛大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