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一声雷”

2017-02-06 10:05:00 知识

  现代上海市民都讨厌倒黄梅现象,可老上海的农民们不是这样,他们巴望小暑这一天打雷,有句上海农谚叫“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倒黄梅一出现,白天凉了,晚上热了,被认为是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叫作“六月热通宵露重,田中土谷结珠胎”。

  响雷之外,刮风也被老上海人当作吉兆,俗称此风叫麦超风,从小暑起接连吹上几天,叫作:“连朝忽地凉于水,海上初来麦超风”。

  昼凉宵热,蚊子是少了许多,可是睡觉时的凉快从哪儿去寻觅呢?于是家家户户都在小暑后搭起了凉篷。这种凉篷用箔或芦席做成,还是活络的,能通过绳子的牵引,根据阳光射来的方向,由东往西随时抽曳,所以上海人又管它叫卷篷。这个原理,就同现在市场上卖的那种能作360度翻转的百页窗帘相似。上海开埠后,许多外国侨民都对此发生兴趣,认为上海人可真会动脑筋。后来,不少外商洋行都吸收此法,在大写字间里装上一种纸扇,用绳索牵引,让一些印度仆役不停地抽曳,在电扇还没有进入上海滩之前,这就是他们的防夏用具了。有一首上海风土诗咏道:“清昼敲深院静,中庭无暑有凉篷”。这正是当年家家户户挑出转篷的景观速写。

  西瓜是暑中佳品,老上海的西瓜摊上,最走俏的是周浦西瓜,色如碧玉,松脆甜洁,算得上是本地最有名的物产之一,有道是:“剖玉最宜周浦绿,遣烦无计此浮瓜。”但是比风物更诱人的,还有城内处处可见的消夏风景。一到黄昏后,露香园、也是园、豫园湖心亭等处,都被前来亨受水风送凉的游人占满了。说来也奇怪,那时候不让中国人进去的外滩公园里,每到傍晚就聚集了许多乌鸦,聒聒乱叫不算,还随时往洋人先生太太的头上身上拉屎,弄得租界工部局十分难堪,到是老城厢的园林里,清风送香,天光波影,一只乌鸦也看不见。后来工部局发出告示,专门收购乌鸦的脑袋,生意果然十分好,可后来发现越买越多,一调查,原来有人专门养乌鸦赚这笔钱,会打小算盘的上海人,可真会制造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