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的药用价值可镇痛催眠

2017-02-14 12:24:00 知识

  牡丹作为我国固有的特产花卉,历来被誉为“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美称。因牡丹花花大色艳,给人一种富丽堂皇之感。

  据《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公元四百多年前,魏晋南北朝时代已有栽培的记载,到了隋代,牡丹的栽培越来越兴盛。及至唐代,牡丹的栽培已风靡全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买花》诗中说:“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说明牡丹花已成为商品,栽花卖花,赏花买花,已形成社会风习。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有一年,正值残冬,当上皇帝的武则天心血来潮,一时兴起,非要同宫中的文武百官们去花园赏花,可是时值隆冬,花园早已是花木凋敝,枯枝败叶,满目凄凉景象,哪里有什么鲜花可赏?于是,武则天下令,园中花木全部盛开,不得违抗。各路花神接到圣旨,不敢违命,咨竟然奇迹般地竞相开放,千姿百态,妩媚争艳,煞是好看。武则天正看得高兴,突然发现,惟独牡丹不开,武则天对牡丹违抗圣旨怒不可遏,一道圣旨传下来:“将园中四千株牡丹全部从长安移到洛阳”,从此,牡丹成了“洛阳花”,洛阳也因牡丹盛名。

  牡丹又名木芍药、洛阳花、花王、富贵花,毛茛科,芍药属。

  关于牡丹的来历,民间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一位孝子,因母亲患了重病,四处寻医吃了许多药不见好转,在一次上山采药中,遇到一位仙人,告诉他说:“你母亲的病非王母娘娘花园中的仙丹而不可医”。于是,他历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终于偷到了王母娘娘花园中的一瓶仙丹,但就在他刚要到家的时候,王母娘娘得知后追赶上来,夺过仙丹撒向大地。这位孝子非常难过,可回到家后,只见房前屋后,溪边路旁,鲜花遍地,艳丽夺目,清香扑鼻。孝子惊喜之余,深知此花非同凡响乃王母娘娘仙丹所变。于是就挖了一棵,取其根皮,煎汤让母亲喝下,不久,这花能治病流传在民间,因为这花是王母娘娘的仙丹所变,从此,人们给这花取名为“母丹”。后来,人们又发现这花分雌雄两种,雌花变成了“芍药”,雄花易名为“牡丹”。至今人们还称芍药和牡丹为姊妹花。尽管牡丹和芍药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芍药是草质的,而牡丹则是木质,为落叶灌木,根为肉质,没有明显的主根,茎木质,丛生状,没有明显的主干。由于长期人工栽培的结果,使牡丹花的各部分发生很大的变异,不仅花型多样,且色彩也较为丰富。由于牡丹姿韵妖冶,仪态超俗,花大色艳,富丽多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诗人墨客咏歌者甚多。

  古往今来牡丹的观赏价值一直为人们所传颂,但它的药用价值更是不可忽视的,中医学认为,牡丹花性味苦、淡、无毒。有调经活血的功效。对于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牡丹皮性味辛、苦、凉,有清热凉血、和血行淤的功效。主治热病吐血、血热斑疹、急性阑尾炎、血淤、高血压、神经性皮炎等。据药理分析,牡丹花主要含紫云英甙、丹皮花甙等成分。根、皮主要含芍药甙,丹皮酚、苯甲酸、挥发油、糖类、甾醇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镇静、催眠、镇痛的作用,并有降压、止痛、抗惊厥、退热的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菌等有抑制作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和《日华子本草》中对牡丹的药用价值都有详细的阐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