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佛洞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

2017-04-24 21:54:00 知识

  南山佛洞并非大洞,却是名洞;南山佛洞不是深洞,却是奇洞。南山佛洞之名,在于它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而它的奇,则主要因为它所具备的形式美。就是这两大特点构成了它的美学价值。

  南山佛洞位于广西贵县,这一带岩溶地貌发达,在锦绣田畴中有二十四座挺然翘然的奇峰,南山佛洞便是狮头山内的一个岩洞,洞内有一座建于北宋初期的千年古寺,宋仁宗曾赐额曰“景佑禅寺”,以后元文宗御驾重游时又亲题“南山寺”匾额,从此便称南山寺。寺藏于山,是中国寺庙景观的一大特点,但是寺藏于洞的比较少,南山寺的特点就在依山建寺、洞藏佛殿,有所谓“见山不见寺,寺在馋岩缝”的说法。寺门建在狮头岩一堵悬崖前,崖上山石嶙峋,玲珑剔透,满是孔窍。崖顶藤攀蔓结,垂下无数的蟹爪兰,碧鲜鲜毛茸茸,如同青狮的鬣毛,周围菩提披拂,竹树环合,山花烂漫,环境极度幽静古雅。寺门后便是佛洞,天然岩洞成了寺院的大殿。入洞即进殿,曲径通幽,忽明忽暗,顿觉空穴来风,凉气沁人,抬眼一看,南山寺的精华全部在此。

  狮头山其实已是一座空山,它的内部已被掏蚀成一个穹形的大洞窟,洞壁最薄的地方处处露出孔窍,犹如大大小小的天窗。由于洞中香烟缭绕,阳光照进形成光柱,又在洞内形成光漫射,洞中景物部分明晰可见,大部分处在朦胧的幽暗之中,其光影效果如同舞台上追光一般强烈,无数的佛像和钟乳石,便沉浸在这样一种空间之中,更增加了宗教场所特有的那种神秘而迷离的气氛。

  佛洞精妙之处在于人工雕琢的具象艺术和自然原有的抽象形式的结合。尽管此洞开凿已久,但它原先所具有的石灰岩溶地貌特点并未消除。仰视穹顶,可见无数的石钟乳累累然,或纵横交错成藻井、成斗拱、成椽柱,或下垂若宫灯、若帐幔、若缨络。洞中的石笋石柱直立如殿柱,洞壁的斑斓石纹和灿然泉华则相间如壁画,“石乳莹泽,若狮若象,若盂若磬,”“鬼斧神工,光怪陆离”。前代的工匠们在修葺佛洞时并未破坏这些自然美,而是巧妙地依形就势利用其凹陷处凿刻成龛,凸出处雕为佛。长条而坦平的石坎建为廊,高出洞底者筑成阁,临天窗通风处设几凳,有泉水处积为池,又沿洞壁塑上奇形怪状的十八罗汉和各种神像,壁间刻上石刻碑碣,种种人工之巧为加上各种扑朔迷离的大洞小洞,倒也妙趣横生。佛洞正中有一尊弥勒坐像,高达八尺,法相庄严,造型典雅,裙裾飘拂,刻工精巧,为宋代遗物。最为称绝的是,这尊佛像是利用一根巨大的天然钟乳石雕琢而成。佛像头顶的华盖和脚下所踩的莲座都是舒卷有致、未加雕琢的钟乳石,这样一种巧借天物,不似之似,熔人工与自然、具象与抽象于一炉的手法,实为罕见。在弥勒两旁的石壁上、岩龛里,石佛像成群,或坐或立,或喜或怒,神态各异,大达丈余,小仅三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