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孔丘(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子生前并没有他死后那样显赫

2017-05-04 11:46:00 知识

  孔林亦称至圣林,它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孔丘及其家族的墓地,也是一座很特殊的墓地。孔子生前并没有他死后那样显赫,他只是一名布衣教书匠。封他为王那还是宋代的事。为了表示对先师的怀念,他的生前弟子们纷纷带着四方的奇株名木种植在这里,经过二千多年的繁殖衍生,至今他的墓地已经形成了一处占地三千余亩的人工植物园,里面有各种古树两万多株,加上后来繁殖的树种一共有十万多株,其中以柏树最多,还有各种柏、槐、朴、桧、枫、榆等古树名木。孔子的墓,就座落在这一片盘根错结、枝繁叶茂的树林之中。称其为“林”,当是很妥贴的,与曲阜城里金碧辉煌的孔庙和侯门深深的“衍圣公”孔府相比,也更接近孔子的本色。就特色来看,孔墓的建筑能与幽静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使长眠于地下的死者能不受尘嚣的侵扰,使自然环境成为墓园的主体而非拼命去炫耀陵墓建筑的豪华,这是很理想的,也是很有见地的。

  在孔林前,有约二里长的神道,神道的两旁种有无数株古老的苍松翠柏,如虬如龙,沿神道行走,给人以一种肃穆的祭祀感觉,沿道依次建有精雕的石牌坊、碑亭、红墙、木牌坊、洙水石桥等,才进入墓园,看见享殿。殿前分列着华表、文豹、角瑞、翁仲等四对石雕,过了享殿才看见孔子墓。这一组纯系人工筑构而成的建筑延长了祭祀者进入墓区的时间,在心理上烘托了缅怀先哲的感情,然而在风格上却破坏了孔子布衣坟墓的初衷。

  孔子的墓位于孔林的中央,也远非初葬时的那种“弟子于冢前以瓴甓为坛,方六尺”的旧模样了,从汉代起就将它易之为石,唐、清代又加以改筑扩大,现在见到的墓冢已是如同马背一样隆起,这种样式称为“马鬃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非王侯不能享受。在墓的四周环以红色墙垣,以示身份。墓前有巨碑,刻有“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的篆书,墓前设石雕的香案香炉,还有两株树,一柏一槐,皆高耸入云。在孔子墓的东面是其子孔鲤的墓,南为其孙孔汲的墓,这样一种排列的布局,名为“携子抱孙”。此外,在孔子墓西,还有三间房屋,这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子贡为他守庐六年的地方。这样的排列映衬很富有人情味,也使得孔子的墓异于一般的王侯墓。孔林不是孔子一人的墓地,而是孔子家族的墓地。孔林最大的特点就是陵墓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完好而封闭的树林给了孔林以极好的生态环境,这在中国现存的任何王陵区中都找不到的,这一点是由孔子独特的身份所决定的,因为他既是个布衣,又是个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