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碉房:外形和使用功能都具有一点“碉堡”的特点

2017-05-04 17:47:00 知识

  碉房 (见彩图37) 非碉堡,它不是一种军事建筑,而是一种藏族的民居。它之所以被称之为“碉”,主要是因为无论它的外形和使用功能,都具有一点“碉堡”的特点。这是由于藏族人居住的地理和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长期以来,藏人倍受异族欺凌,自古以来战乱不断,又偏居于世界屋脊的高寒山区,因此,建造一种保暖而坚固的住所就是一种必然了。

  图37 碉 房

  藏族人居住的地区多的是石头,用石头来建造房屋,其坚固性自不待言。为了增加其防御性能,又多将房屋建成多层高楼似的方形碉堡,它们高则四、五层,矮则也有三层,楼层局部出挑,上宽下窄,气势雄伟。房屋的外墙非常厚实,在使用了石块之外,又加了夯土垒筑而成,房梁就架设在石墙上。这种碉房多是平顶,薄檐口,顶上用细石子和石灰铺上,捶得很平滑,这里既可以用作晒粮、打场之用,还具有眺望和守卫的功能。与之相适应的是碉房的窗户都开设得很小,而且都分布在中上层,远望如同一个个枪眼 ——事实上,在藏民学会了使用火器之后,他们确是曾以窗户为枪眼的。这样的住房具有了一种准军事性质,易守难攻。

  藏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独特体系,其特征有二: 一是平屋顶,室内用木构梁柱,外观形如堡垒;二是用石头砌筑墙体,墙面略有收分。它们大都建筑在向阳的高处,坐北朝南或朝向东南。它虽为楼房,但每一层的净高却比较低,平均高度只有二三米左右。它的底层不住人,是用作为库房或关牲畜的栏圈。顶层也不住人,是供佛用的经堂。第二层才是住人的地方。这几层之间的楼室都以独木做成的梯子相连通。室内的陈设却很简单,只在靠墙的一面摆着一列木柜,上面陈设一些器物、佛龛和经典之类的东西。另一面堆放着若干的杂物和粮食。藏人不设床铺,只在地上铺着多层坐垫。这些坐垫松软保暖,既是坐具又是卧具,人们盘膝而坐,矮桌和火钵是不可少的用具。藏族碉房的装饰多集中在门和室内的墙上,木制的门窗髹漆成暗红色,室内的墙上用绚丽缤纷的壁毯和白色的哈达来装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软性材料壁挂,色彩异常鲜艳,加上若干具有民族风格和佛教特点的器物、图案,与冷硬粗糙的毛石构成的墙面、幽暗封闭的空间相映衬,对比相当强烈,既有家居的温馨,又有宗教的神秘压抑,还有一点身居于军事抗争的城堡之内的感觉,这是一种虽然简陋却很有特点的民居建筑,称它为碉房,当是很恰当的。它们三五座形成一个组合群落,雄峙于险峻峭拨的世界屋脊高原之上,粗犷、刚健的风格与周围的环境相互配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