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门塔:建于隋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2017-05-04 22:02:00 知识

  古印度的悉堵坡这种外来建筑形式在东传到中国以后,便和中国传统的楼阁式建筑结上了姻缘而成为汉地寺庙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塔的形式变化之多,在中国是几不可胜数,它是随着各种不同的时代而具有不同的风格。

  在中国亭阁式的石塔中,以山东历城柳埠的四门塔的年代最为久远,它始建于隋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其形制也最为独特。

  一般的塔都是多级的高层建筑物,可是历城的四门塔却只有一层。它位于历城神通寺遗址的山丘之上,是一座内藏舍利的佛塔。它高十五点零四米,平面为正方形,单层,每边长七点三八米,在其四面均开有一个高二点一米的半圆形拱门,故而得名为四门塔。它通身全用大块的青石砌成,石上雕有几何图形的花纹。在塔的上部,有石檐外挑出五层,顶部则由二十三行石板层层向内叠筑,收成截头四角方锥形的塔顶。在塔的顶端,有方形的须弥座。座顶安有一座雕刻精致的塔刹,整个塔除了塔刹带有装饰以外,风格非常朴素,造型浑厚。外形轮廓尽管比较简单,却已具备了三角形、正方形、半圆形等纯形式美的因素。从外观上看,它更像是一座亭而并非是一座塔。这是它区别于国内其它塔式建筑的地方。

  从塔的造型来看,它已和古印度的悉堵坡的外表有所不同,而带有更多的中国式亭阁的特点,但在其塔刹上却又有印度式造型的痕迹。在塔的建造上,它有厚八十厘米的石墙,内有十六根三角石梁,上托拱板和塔顶,中心有一根方形的石砌塔柱,柱四面石台上,各有石雕佛像一尊,但造型和比例都较粗糙,显然是唐以前所作。

  亭阁式的塔在中国并不多见,比起傲然耸立的楼阁式塔来,它的视觉效果显然要相对弱一点,塔的特点并不强烈,难以起到令信徒崇拜赞叹的作用,所以后来的寺院多建造高大宏丽的楼阁式塔来夸耀。不过,对于一般的下层民众来说,修建高大的楼阁式塔是他们的资财难以为力的,故他们采用了将悉堵坡与传统建筑中较低矮的亭子相结合的形式。敦煌壁画中有不少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亭式塔,从它们的形像来看,下部是一个木构的圆形或方形、六角形的亭子,顶部加有带相轮的刹。这种亭式的塔耗资不多,易于建造,因而后来矮小的亭阁式塔则大多被选来作高僧的墓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