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国内外工艺界享有极高声誉的一种制作工艺

2017-05-05 22:40:00 知识

  景泰蓝在国内外工艺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似乎成了中国工艺的代表性品种而被人们屡加赞颂。但是这样一个著名的工艺品的出生年代却至今不详,考据者一说它早在春秋时期就被发明了并被用在了工艺品上; 一说它是起源于波斯,然后经中东阿拉伯和东罗马帝国传到我国,所谓“范铜为质,嵌以铜丝,花纹空洞,杂填彩釉。昔谓之景泰蓝,今谓之珐琅”,它是一种舶来品;三说它是中国工匠于明代宣德年间所创,到景泰年间才广泛流行,因此得名为景泰蓝。

  景泰蓝的正式名称叫做“铜胎掐丝珐琅”。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先后要经过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制出的效果富丽华美,细腻委宛,非常精湛。初期的景泰蓝,造型多是模仿古代的青铜器或瓷瓶,如尊、觚、鼎、垒、碗等,也有很多日用品,装饰以饕餮、缠枝、蕉叶、菊花和各种人物、动物的纹样,色凋艳丽多彩,尤以蓝色类丰富,也特别鲜艳,其纯度和明度均极佳,犹如蓝宝石一般,所以那一时期的作品多以蓝色为主调,再加上镀金的轮廓线和铜胎的光泽,总体上金碧辉煌,晶莹亮丽,其效果远非典雅淡泊的瓷器可比。尤其到了清乾隆时期,景泰蓝的风格由明代的粗犷疏朗转而华丽清秀,制作手法上更趋繁复,所以它极其名贵,成为宫廷内的藏品。

  对于一件工艺品来说,它的工艺性和美学价值并非是成正比的,景泰蓝也是这样。它所产生的年代,正是明清之际,当时的工艺美术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精湛烂熟的水平,高度的制作技巧在很多的门类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从艺术格调来看却是愈来愈趋向低下,到了乾隆后期,已失却了淳朴和高雅,流于堆砌和繁琐,具有市侩气,它适应上层贵族的审美偏爱,将对技术的追求当成了艺术的表现。特别是到了清中期之后,欧洲的文化强烈地影响了中国,吸引了一些工艺品去模仿法国路易王朝的巴洛克和罗可可式风格中一些奢靡矫饰、柔滑轻浮的形式。景泰蓝以它略具异国情调的亮丽艳俗恰恰成了最为适合的品种,它的受尽宠爱就是不奇怪的了。

  亮丽艳俗并不是罪过,问题是它必得选择一个恰当表达的载体,景泰蓝被用来制作碗、瓶、首饰等似乎都无可厚非,但选了它去模仿青铜器,这就不仅使青铜器的特点顿失,同时也使景泰蓝的特点顿失。因为以景泰蓝的晶莹艳丽去装饰古朴凝重的青铜器,以柔顺光滑的线条去嵌在硬直粗糙的器皿身上,只能是不伦不类。所以它只得将青铜器的粗粝刚毅删削成圆滑光挺的造型以求适应,这样一来,景泰蓝的觚就不再是昔日的青铜之觚了,而只能是一种“觚不觚”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