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面具:中国的一种极为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

2017-05-06 19:02:00 知识

  傩戏是中国的一种极为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它起源于古代的傩舞和傩仪,是以驱邪和酬神为目的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戏剧,它目前主要流行于贵州的少数地区,是一种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中国戏剧的 “活化石”。

  图70 傩戏面具

  使用面具是傩戏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在演出傩戏时,演员们都要佩戴面具,这样不仅能使演员迅速更换角色,使观众能够很快入戏,而且能增添演出时的情趣和效果,使之更具有艺术的魅力。傩戏的面具(见彩图70)不仅作为一种戏剧的道具而存在,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独立观赏价值的民间艺术品,它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作为实用功能是巫术的工具,作为审美功能则是雕刻和绘画的完美结合。

  世界各地的原始民族都普遍有使用面具的习俗,它是远古的图腾崇拜和巫术活动的一种遗存,傩戏的面具也具有这一特点,它反映了原始初民的一种思维观念和审美趣味,是一种神秘的象征符号。它的种类极其繁多,一堂傩戏所用的面具一般有上百面之多,最多的以800枚面具为一副。它在造型上各具特点,多数的傩戏面具凶猛、狞恶、威严,它表现了远古的人们以这种恐怖的形象来装身护面、驱鬼镇邪的一种想象,因此,它大多以 “丑”和 “恶” 的形式来表现。

  傩戏面具是用木材雕刻而成,木质可以是杜鹃木、柳木,也可以是白杨木或杂木。民间的工匠们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力,在上面粗略地刻出五官,剜出两个眼洞,然后再用油漆、色彩或者就是墨汁、锅灰涂上,就可以戴在脸上演傩戏了。傩戏的品种可以分为变人戏、傩堂戏和地戏这三种,它们的面具则也有着相应的不同变化。变人戏面具的主体风格是原始、粗犷、稚拙和怪诞,颇有点类似非洲黑人面具的造型; 傩堂戏的覆盖面最广,它的面具在造型上注重人物性格的刻划,随类赋形,生动而传神,它可以分为正神、凶神和世俗人物这三种,还有少量的动物形象,其中以凶神形象的面具最富性格,它们大多数是一些勇武、凶悍、威严的神祗,如龙王、押兵先师、开山莽将、灵官、钟馗等。为了突出他们具有的超人力量,民间的工匠们采用了在人的脸面上加以头上长角、嘴中吐獠牙、眉毛倒竖、眼珠暴突等手法来进行夸张,以强调其非凡的精神气质。这一类的面具的造型狰狞怪诞,面部肌肉饱绽,线条粗犷而奔放,绘上的色彩大胆而强烈,具有一种浪漫诡奇而咄咄逼人的气势,给人的印象极度深刻。傩戏的面具种类最为繁多,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变人戏和傩堂戏的面具,它的角色又可以分为将军、道人、丑角这三类,其中又分为文、武、老、少、女等五类,俗称“五色相”,它的造型偏重于写实,已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如眉毛是“女将一根线,少将一枝箭,武将烈如焰”; 嘴有“天包地”、“地包天”的区分; 反面角色的獠牙分上、下、对生三种,并且以所着的颜色来表示对于角色的褒贬,以所戴的头盔来区分角色的身份等等。总之,傩戏的面具大都具有一种诡秘的色彩,它以自身的狞恶来达到驱逐鬼魅的目的,这正是一种以邪压邪的威严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