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题画竹句》赏析

2017-05-12 14:47:00 知识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间,其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棋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光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 凡吾作画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散文本是散漫之文体,它的体裁本无定法,既可谋篇布局,刻意求工; 也可不拘成法,信手拈来。明人王若虚说的 “大体须有,定体则无”,当是散文的最理想境界。散,就是散文的最大特点,它不仅品种繁多、形式自由,而且题材广泛,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以取材。以上所列的这段文字,是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题画句,是他作画后信手所题的,而并非是刻意经营而作的文章,但它却是一篇极好的散文。

  郑燮,号板桥,是清代 “扬州八怪” 的重要画家,他不仅以书奇画怪而著称,还擅长诗词和文章,他的文章又以题在画上的文句为主。由于是画家兼而弄文,因此形象性强就成了他文章的最显著特征。这一篇短短小文,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然而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极富有情调。全文以竹为中心,从竹上生发出种种的行为,这里有种竹、品竹之天趣;有用竹之介绍,还有赏竹画竹的情致。竹之色、竹之荫、竹之凉、竹之功、竹之形、竹之影、竹之韵,都一一陈现于笔端,足见郑板桥文中所说的 “凡吾作画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并非是一句虚妄的话,没有这样一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是画不出竹的神韵,更写不出竹的神韵的。

  如果仅仅限于描绘出竹子的外形,那还不能算是一个高手,郑文之妙,还在于巧取竹子作窗棂,糊以白纸; 而作此窗棂的作用又不仅是御寒抵风,而是将窗外的零乱竹影贮入,映出一片天然图画来,这是竹和光的图画,也是诗人和画家匠心独具的一大发明,是他以造化为师的一种迁想妙得。而最为巧妙之处,在于他在文中加入了一只小小的冻蝇,就是这一化腐朽为神奇之笔,在一片沉寂的文字之中注入了生命之声,使得文章不仅有了 “色”,而且还有了 “声”,这也是文章的形象性的一种特殊表现。苍蝇本是一种丑陋而令人讨厌的昆虫,但它出现于此就不仅不是丑陋的,而是别有情韵了。冬季的冻蝇,人人都见过,但能将它取之成文的恐怕只有板桥,而将冻蝇触纸的冬冬之声写成作小鼓声的恐怕也只有板桥。读了此文之后,不由得不令人在眼前浮现出一幅暖冬晴窗下竹影零乱的图景,而冻蝇的嗡嗡营营之声也就化丑为美了,也不由得不令人拍案为板桥的思绪叫绝!文章的最后是点睛之笔,这是议论,也是郑板桥的一种独特的美学观点,有了这一笔,文章的立意顿时得到升华,如果没有这一笔,恐怕就要逊色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