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汤团“缸鸭狗”

2017-07-08 17:02:46 知识

  三更四更半夜头,要吃汤团 “缸鸭狗”。

  一碗下肚勿肯走,二碗三碗发瘾头。

  一摸袋袋钱勿够。

  这首旧时民间歌谣颂扬的就是饮誉海内外的“江阿狗甜食店”的宁波猪油汤团。

  汤团,是用糯米细面,馅以白糖玫瑰,洒水滚成的汉族民间风味小吃。北方又称它为 “元宵”,江南则俗称“汤团”。

  汤团起于何时? 民间传说始于隋朝末年。相传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炀帝杨广为粉饰太平,炫耀民富国强,下令洛阳城里,搭起一排高台戏棚,调来全国各州府有名戏班,从十五日夜起,连续演戏一个月,以示歌舞升平。每夜华灯高照,弦歌不绝。一时,看灯的、听戏的、做小生意的,人山人海,整个洛阳城沸腾起来。那些开小吃铺的挖空心思,做出各种人们爱吃的夜点,来多赚点钱。有家小吃铺老板别出心裁,把糯米磨成粉,包以糖馅,做成团子,放进水里一煮,吃起来别有滋味,既饱肚子,又暖和身子。人们看看新鲜,吃吃有味,便一时风行起来。因为,古时称正月十五为 “上元”,夜晚叫 “宵”。汤团是“上元”、“宵夜” 吃的,所以,又叫做 “元宵”。从此,每年灯节元宵夜,家家户户吃元宵。久而久之,吃元宵表示团团圆圆,成为一种喜庆风俗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现在。不过,现在吃汤团,除了是春节、元宵的节日食品外,也成为民间一年四季普遍流行的风味小吃。

  现在,汤团店、元宵店已遍布大江南北城乡。但是,提起汤团,人们自然津津有味地想起那色如白玉,形似珍珠,香甜味美的宁波猪油汤团,并且自然而然地联想起那家画着一只精致的圆长缸,一只引颈肥鸭和一只雄姿家狗,号称“缸鸭狗”怪招牌的 “甜食店”。 “缸鸭狗”的宁波汤团所以能享有这样高的声誉,民间传说还与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梁祝” 中的梁山伯有一段姻缘关系呢!

  宁波民间传说,梁山伯离别了祝英台,没有害相思病而死。他发奋读书,当了鄞县县令。因他为官清正,为民修水利,治虫害,日夜操劳,不幸夭亡。百姓们将他葬在高桥乡,并立庙祭祀,历代以来形成很热闹的庙会香市。“梁山伯庙到一到,夫妇白头伺到老”,更成为宁波人到梁山伯庙烧香还愿的口头俗语。有一年三月初一,有一个在宁波城隍庙摆摊卖红枣汤和酒酯团子的人,名叫江阿狗,到 “梁山伯庙”去赶庙会。夜晚在睡梦中,梦见梁山伯指点他卖“猪油汤团”,可以发财。后来,江阿狗真的改卖猪油汤团,赚了一笔钱。他感到摆摊头地方太小,便搬到闹市区开明街口开设了一爿三开间门面的“猪油汤团店”。为了想扩大影响,江阿狗又去“梁山伯庙” 求梦,梁山伯又暗示他做一块招牌,叫他在招牌上面一只缸、一只鸭和一只狗,也就是江阿狗名字的谐音。当这块招牌一挂,非常引人瞩目,一时传为奇闻。凡是过路的行人都要驻足观望,孩子们则拉着大人的手,好奇地喊: “缸鸭狗! 缸鸭狗!”因而,招来了大批顾客。加上江阿狗在汤团的选料及制作上下了一番苦功夫,使 “缸鸭狗”的宁波猪油汤团,在色、香、味、形上与众不同,当时就有 “宁波汤团甲天下,缸鸭狗汤团甲宁波”之说。

  旧社会,“缸鸭狗”汤团出名,生意兴隆,也常常引起风波。一天夜里,戏院刚散戏,“缸鸭狗”店里坐满了顾客,伙计们裹的裹,煮的煮,端的端,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候,来了个国民党警察,要 “缸鸭狗”送几十个猪油汤团到局里去宵夜。由于生意太忙,招待不周。谁知这下惹得警长大发雷霆,立即派出几十名警察大打出手,把 “缸鸭狗”店里的缸、锅、碗都砸得粉碎。从此,宁波民间又流传了一首民谣:

  警察起沙头①,大闹 “缸鸭狗”。

  鸭飞狗跳墙,缸底也敲漏,多亏这一打,格外有名头。

  从此,“缸鸭狗”宁波猪油汤团一直享有很高声誉。外地来宁波的人,几乎都慕名要到 “缸鸭狗”来欣赏一下这块别致的招牌,品尝一下美味的宁波猪油汤团。1981年,一位港商到宁波旅游,品尝了宁波汤团,翘起了大拇指,一下子向宁波对外贸易出口公司签订了55吨“缩冻汤团”。这种汤团,根据外商的要求,在配料上减少脂肪,增加了芝麻、桂花等芳香,使港澳汉族宁波同乡一饱乡味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