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童美女抢姑娘

2017-07-09 15:43:37 知识

  河北井陉一带,流传着一种名曰“拉花”的自娱性民俗活动。有趣的是,在当地方言中,“拉”即抢的意思,“花”则是指姑娘,“拉花”就是 “抢姑娘”。

  井陉拉花,常见的是娇童美女戏装打扮,在器乐的伴奏下,成双成对地“扭” 出粗犷写意、生动谐趣的种种情节,达到自娱娱人的目的。它揉合了舞蹈的节律、戏剧的身段、杂技的奇险和武术的步式,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民俗娱乐样式。而就其表演特征看,应属 “百戏” 的范畴。

  作为 “拉花之乡”,井陉城乡除农历新年至元宵这期间要大 “扭”拉花外,平日的庙会上以及劳作之余,也要非扭上几段不可。扭的规模可大可小,时间地点随机而变,乡民们只要听到拉花的音乐,就会一个个不由自主地扭起来,直到尽兴方休。

  井陉拉花的情节,以 “抢”、“拉”为主,其动作则体现山区山高路峻行走难的地域特点,或高抬腿,或左右晃,前走后退,时上时下,无一定程式,只要上身突出一个“扭”字便行。扭的部位多在肩膀、胳膊、腰肢和胯部,上下协调,节奏准确,男女配合默契:男角甩臂、吸腿、屈膝、稳落作骑马式,女角则晃身、摆臂、扭肩、滑脚作酥倒科,一个个浑身扭动,贯穿始终。

  拉花所伴奏的乐器,以管乐和打击乐为主,有笙、笛、大管、小管、云锣、手鼓、小钹、小堂子等,常见的乐曲有《腊梅花》、《小二番》、《万年欢》、《雁南飞》等三十多种,大都节奏明快、爽朗活泼、粗犷奔放、古朴诙谐,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

  说到拉花的起源,当地有这么个传说,早在金、元时代,井陉绵河西岸驻有重兵,山区则有强寇占山为王,兵寇对峙、尔来我往,百姓深受其苦。当地乡民,男为逃兵灾,女为避淫辱,只得双双出走,男女相依为命,扮作娇童美女,四处卖艺为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拉花。另一种传说,当时有一班练武习艺的青年,欲为民除害,巧扮作娇童美女,在山寨边打情骂俏,诳强寇抢他们进寨,趁机平了寇乱。乡民为纪念他们的功绩,便学他们的样,男男女女、成双成对地载歌载舞,打情骂俏,以示庆贺,传得久了,便成了习俗。

  两种传说虽各异其趣,但都体现了当地乡民对苦难历史的记忆。寄寓着希望天下太平、生活安定的良好愿望。同时也告诉我们,拉花的起源有着悠久的历史。

  井陉拉花发展到现在,已演化出十多个种类,常见的有文拉、武拉、戏拉、俊拉和丑拉等。文拉花文雅端庄、柔中有刚,武拉花舒展大方、酷似武术,戏拉花脚蹬木跷、戏装打扮,俊拉花扮相俊美、动作优雅,较多地杂有舞蹈、戏剧、武术和杂技的成份,有较高的艺术性。唯有丑拉花,动作简便滑稽、扭者插科打浑、随机应变,显得幽默风趣,最能逗人捧腹,由于它较多地带有原始色彩,也最受乡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