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环上的冬节圆

2017-07-10 16:53:45 知识

  每年冬至节,江浙、闽南、潮汕一带,家家户户都煮汤圆作为节物,祭神祭祖,取团圆之意。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卷十一里,提到苏州人过冬至节时说:“比户磨粉为团,以糖肉果豇豆沙芦菔丝等为馅,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馈贻,名曰‘冬至团’ ……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不仅江浙人吃汤圆贺冬至节,台湾人在冬至节也要吃“圆仔汤”。冬至节前夜,家家户户要做红、白两种米圆,称为“冬节圆”。到了冬至清晨,家家以煮熟的冬节圆三碗或五碗供奉厅堂、井头、灶头等地,并备牲醴祀神。一方面敬神,一方面向祖先报告冬天来临,然后全家吃圆仔汤,这带有团圆及添岁之意。

  海峡两岸人民冬至节吃冬节圆的时候,一定要先搓两粒又大又圆的圆仔粘在门环上,为什么这样做呢?且听江浙、闽南民间流传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冬至这一天,闽南有个地方的一个老乞丐的妻子被冻死。老乞丐无钱掩埋老伴,只好把女儿卖给富人做奴婢。女儿痛不欲生,一时失去了知觉。老乞丐连忙用破碗讨来米汤,一口一口地灌下,女儿渐渐苏醒过来。老乞丐又讨来几粒糯米圆。父女两人都不愿吃,老乞丐安慰女儿说:“今日离别,就像这粒糯米圆分成两半,咱们就一人一半把它吃完吧。等待今后有好日子过,咱们团圆时,再吃圆子,好吗?”说着,父女俩人噙着眼泪吃完了圆子。老乞丐埋好老伴,才依依不舍地告别女儿,继续上路乞讨。

  花开花落,转眼三年过去了,还不见父亲回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时,女儿眼看冬节圆,思念父亲的心情更切了。她想,父亲一定会回来的,大概仍是贫困潦倒,不愿会面,那如何是好?她心生一计,向家主说: “大家都吃圆子,那门神也应该敬敬他。”家主同意了,她就搓了两粒又大又圆的糯米团粘在门环上。她想: 要是父亲回来,看到门环上的圆子,一定不会找错门的。

  虽然老乞丐的女儿等了一年又一年,始终不见父亲回来,但她年年冬至节都要搓两颗大圆仔粘在门环上,寄托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她的孝心感动了后人。人们取其团圆、吉利之意,照样做法,逐渐形成闽南、潮汕一带的风俗。后来,闽南、潮汕一带的人们到台湾安居,又把这个风俗习惯带过去,而且愈传愈广。

  如今,海峡两岸人民向往祖国的统一,憧憬阖家欢聚,在冬至节这一天吃汤圆时,是一定忘不了要搓两粒大汤圆粘在门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