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由来 古时冬至曾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2017-07-10 16:57:00 知识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气候寒冷,意味着冬天已经到来,故称“冬至”。

  在古代,冬至曾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周代时,以十一月为正月,冬至为岁首,所以对冬至节特别重视,官场要举行贺节之仪,谓之 “贺冬”,并且放假休息。汉代以后,冬至节已成为汉族民间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民间百姓一般都要设酒肴,请邻里,祭祖先,商店、手工业和学塾都要放假一日。南京有谚语说:“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不给钱; 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不肯歇。”扬州的谚语说: “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学,学生不把钱。”北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十“冬至”条中描写汴京人过冬至节时也说: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飨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南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里也载: “十一月仲冬,正当小雪、大雪气候。大抵杭州风俗,举行典礼,四方则之为师,最是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馈送节仪,及举杯相庆,祭享宗烟,加于常节……此日宰臣以下,行朝贺礼。士夫庶人,互相为庆。大庙行荐黍之典,朝廷命宰臣执祀于圜丘。官放公私僦金三日,车驾诣攒官朝享。”可见,古人对冬至节是非常重视的。

  冬至节民间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在搓冬节圆时,小孩喜欢用糯米粉捏塑成鸟兽花果的形状,并染成红、黄、绿等色,称为“做鸡母狗仔”。孕妇则以冬至节圆来占卜生男生女。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冬节圆就着火烤,如果汤圆胀而不裂则生男,膨胀而破裂则生女。另一种是将放在筛里的米圆,每次取出两颗,一直取到最后,如果剩下的是一颗,则预兆生男,剩下两颗则生女。还有一些地方,吃圆子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也就是说两粒两粒地吃,吃到最后一匙,如若剩余两粒,已婚人士将会万事如意; 剩下一粒,单身未婚者则会凡事吉祥。这种游戏虽然无稽,却使过节平添了一番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