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古代古称叫什么名字】山东聊城古今地名对照表

2017-12-03 16:25:56 知识

【山东聊城古代古称叫什么名字】山东聊城古今地名对照表

  聊城市(东昌府区)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聊城市(

东昌府区)

聊城邑

聊城县

平原郡

聊邑县

聊城县

博州

东昌路

东昌府

聊城县

筑先县

聊城县

聊城市

聊城县

聊城市

春秋齐

北魏

五代唐

北宋

明、清

1913年

1940年

1949年

1958年

1963年

1983年

  春秋齐聊城邑。秦置聊城县,治今市西北。北魏太和中迁治今市东北王城,为平原郡治。唐天祐三年(906年)改聊邑县,五代唐同光初复为聊城县。北宋淳化三年 (992年)迁治今址,为博州治。元为东昌路治,明、清为东昌府治。 1913年废府存县。1940年为纪念范筑先烈士改筑先县,1949年复名聊城县。1958年改设聊城市(县级),1963年复县,1983年又设市。 1997年升设地级市。

  ① 清县—西汉置,治今聊城市西南。东汉改乐平侯国,后改乐平县。北齐废。

  ② 西聊县—北魏置,治今聊城市西北。北齐废。

  ③ 武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 年)置,治今聊城市西南。五代周显德二年(955年)废。

  ④聊阳县—1947 年由聊城、阳谷二县析置,治今聊城市西南。1949年废。

  临清市(青年街道)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临清市(

青年街道)

临清县

临清州

临清直隶州

临清县

临清市

临清镇

临清县

临清市

临清县

临清市

北魏

1913年

1945年

1949年

1954年

1958年

1963年

1983年

  北魏(一说十六国后赵)置临清县,治今河北省临西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治今市。弘治二年 (1489年)升临清州,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直隶州。1913年复改临清县。1945年改设临清市(县级),划入河北省。1949年废市为镇。1952年复归山东省。1954年废镇置县。1958年撤县设市,1963 年撤市复县,1983年又设市。

  ① 厝县—西汉置,治今临清市东北。东汉改甘陵县,为清河国治。东汉废。

  ② 贝丘县—西汉置,治今临清市东南。北齐迁治今市东北。隋开皇六年(586年)复迁今市东南。十六年改清平县, 1956年废。

  ③ 甘陵县—东汉置,治今临清市东北。三国魏废。

  ④ 沙丘县—隋开皇十六年(596 年)析临清县置,治今临清市西。唐贞观元年(627 年)废。

  ⑤ 清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 年)置,治今临清市东南。隋大业末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 1956年废。

  阳谷县(侨润街道)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阳谷县(

侨润街道)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东阿县置阳谷县,治今县东北。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迁治今址。

  莘县(雁塔街道)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莘县(

雁塔街道)

莘邑

阳平县

乐平县

阳平县

清邑县

莘县

春秋卫

西汉

北齐

  春秋卫莘邑。西汉置阳平县,治今址。西晋永嘉后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北齐改乐平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复改阳平县,八年改清邑县。大业初改莘县。1958年撤销,1961年复置。

  ① 东武阳县— 西汉置,治今莘县东南。北魏改武阳县,唐开元中废。

  ②莘亭县—北周置,治今莘县北。唐武德五年(622年)废。

  ③ 河上县—隋开皇十六年(596 年)置,治今莘县西南。大业初废。

  ④武圣县—唐永昌元年(689年)置,治今莘县西南朝城镇。开元七年(719 年)改朝城县。天祐三年(906年)改武阳县,五代唐复改朝城县。1953年废。

  ⑤ 观城县—隋开皇六年(586年) 置,治今河南省清丰县,北宋迁今莘县西南观城镇。 1953年与朝城县合置观朝县。

  ⑥ 朝城县—唐开元七年(719年) 置,治今莘县西南朝城镇,1953年与观城县合置观朝县。

  ⑦观朝县—1953 年由观城、朝城二县置,治今莘县西南。1956年废。

  茌平县(振兴街道)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茌平县(

振兴街道)

茬平县

茌平县

东汉

  秦置茬平县,治今县西南。东汉改茌平县。北魏迁治鼓城(今齐河县西南)。北齐废,隋开皇初复置。唐贞观八年(634年)省入聊城县。金天会八年(1130年)复置,治今址。

  ① 卢县—北魏置,治今茌平县西南。北宋废。

  ② 博平县—西汉置,治今茌平县西北。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天授二年(691年) 复置。1956年废。

  东阿县(铜城街道)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东阿县(

铜城街道)

柯邑

阿邑

东阿县

春秋齐

春秋齐

  春秋齐柯邑(又作阿邑)。秦置东阿县,治今阳谷县东阿城镇。南朝宋废,北魏复置。东魏迁治今县西南。北宋迁治南谷镇(今平阴县东阿镇南)。金天会时迁今县南旧城。1947年迁今址。1958年撤销,1961年复置。

  临邑县—西汉置,治今东阿县。北齐废。

  冠县(冠城镇)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冠县(

冠城镇)

冠氏邑

冠氏县

冠州

冠县

春秋晋

蒙古

  春秋晋冠氏邑。隋开皇六年 (586年)析馆陶县地置冠氏县,治今冠城(今址)。蒙古至元六年 (1269年)升为冠州,明洪武三年 (1370年)降州为县。1956年堂邑县撤销,西部地区划入。1958年馆陶县并入,1961年复置馆陶县。

  ① 发干县—西汉置,治今冠县东南。北齐废。

  ② 堂邑县—隋开皇六年(586年) 置,治今冠县东。 1956年并入聊城、冠县二县。

  ③ 永济县—唐大历七年(772年) 置,治今冠县北。北宋熙宁五年 (1072年)废。

  高唐县(鱼邱湖街道)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高唐县(鱼

邱湖街道)

高唐邑

高唐县

崇武县

高唐县

鱼邱县

高唐县

齐城县

高唐县

高唐州

高唐县

春秋齐

西汉

五代梁

五代唐

五代晋

五代汉

1913年

  春秋齐高唐邑。西汉置高唐县,治今禹城市西南。西晋废。北魏复置,治今址。唐长寿二年(693 年)改崇武县,神龙元年(705年)复名高唐县。五代梁改鱼邱县,唐复名高唐县,晋又改齐城县,汉复名高唐县。元置高唐州治此。明洪武初省高唐县入高唐州,1913年改高唐县。

  灵县—西汉置,治今高唐县南。北魏改零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灵县。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年)复置,五年省入博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