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导演电影归来/父母爱情/山楂树之恋的爱情故事的背景[第2页]

2015-02-24 20:28:01 影视资讯

  二、以怀旧消费“文革”历史

   退居为爱情故事背景的“文革”历史,不仅点缀了剧中的爱情,更以怀旧的名义刺激着观众的消费欲望。画面中的一切,从居家生活的录音机、搪瓷杯、暖壶、脸 盆到街头巷尾的公交车、自行车,从日常生活的革命语录到人物角色的穿着打扮,都散发着年代感十足的复古气息。作为一段距离当下并不太遥远的历史,不少人也 曾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张艺谋本人的青少年时期正是在“文革”之中度过的。影片所呈现的强烈的年代感,恰恰激活了观众残留的记忆。它以虚构却又逼真的视觉 效果将观众带回过去的经验当中。于是十年“文革”的集体记忆作为过去在群体实践经历中的残留,或者群体从过去中得到的体验,以影像的方式被再次激活。不同 于《小时代》、《后会无期》等电影,《归来》的观众群体并不仅仅指向广大青少年,更是囊括了中老年群体。但是它放弃了政治批判和历史反思,以温情的怀旧姿 态走向市场和观众。动人的情感叙事也是应怀旧消费之所需。因为怀旧总是倾向于忽略甚至消除有关过去的羞愧、伤痛、丑恶、罪行等负面经历,在一定的距离之外 美化记忆中的过往。假如面对历史,创伤不可避免,温情化的叙事则最为符合怀旧的表现机制。

张艺谋导演电影归来/父母爱情/山楂树之恋的爱情故事的背景3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曾经尖锐地指出,“‘怀旧’是害怕失去记忆、害怕集体记忆缺失的一种拙劣的表现,且被记忆商贩无耻地加以利用,记忆变成了消费 社会的消费品之一,而且销售势头良好”。[1]随着怀旧之风的盛行,关于过去的各色物件在流行趋势的推动之下,业已成为当下市场的商业元素。即使原本意识 形态意味鲜明的领袖像章、红宝书等物品,也在消费社会作为商品被再次生产。所以影视画面中这些作为历史面貌再现的道具,同时也可作为流行的商业元素而呈现 的。从《山楂树之恋》里女主角学校组织《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的歌舞表演,到《归来》中丹丹学校的《红色娘子军》演出以及《大海航行靠舵手》的大合唱, 都采用了“文革”中的标志性事件或者元素,以打造历史的真实感。就故事主线的讲述而言,此类画面的剪辑和突显,并非是紧扣剧情所必须,而它们对于怀旧情绪 的激发则是功不可没。所谓“怀旧”的需求,又未尝不是消费社会制造的又一个欲望陷阱,以致于时下的青年也趋之若鹜地怀念那不曾经历过的年代。

   正如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所认为的,“怀旧影片却并非历史影片,倒有点像时髦的戏剧,选择某一个人们所怀念的历史阶段……怀旧影片的特点就在于他们对过去 有一种欣赏口味方面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是非历史的,这种影片需要的是消费关于过去某一阶段的形象,而并不能告诉我们历史是怎样发展的,不能交代出个来龙去 脉。”[2]张艺谋将爱情故事放置于这一特殊年代,恰恰符合了怀旧影片的商业逻辑。他回避直面历史,却又巧妙地选择以历史为背景,在消解历史的同时又消费 了历史。无论是爱情故事,还是它背后的年代,实际上都在迎合着观众对于童年、青春、爱情等集体性的无意识的欲望。但此时,过去不过是作为过去的形象再现 的,它已从根本上丧失了历史感。消费社会以怀旧的名义不断生产各类承载着集体记忆的商品,并以多种媒介重构历史图景的幻象,消费者则在其中寻求逃避现实的 短暂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