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李少春资料简介怎么死的 李少春传记生平都经历过什么?

2017-07-15 10:48:30 影视资讯

  一位久享盛名的武生演员说: 少春文武兼优,论武的,他比我们这些人都强;论文的,当代著名老生也未必真能超过他。袁世海同志提到少春时,直誉为博大精深的艺术家。应该说,这些评价都是客观、公允的。

  少春1919年出生,1975年逝世,一生是短暂的。除去童年学语和晚年在“四人帮”迫害下停止演出的两段时间外,其全部艺术生活不过40年。

  识途老骥育良材

  一般人在提到少春的业绩时,总联系到他的名师余叔岩;殊不知对他的一生更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父亲李桂春 (小达子)。

京剧大师李少春资料简介怎么死的 李少春传记生平都经历过什么?
京剧大师李少春资料简介怎么死的 李少春传记生平都经历过什么?

  人们总误以为少春出身于梨园世家,其实他们家是在小达子 13岁那年才进入梨园的。在此以前,祖居河北霸县,家业贫寒。桂春先生七八岁间就拾柴劳动,稍长当了一个小船工,11岁就在船上作6个人的饭。13岁坐科学戏之后,更历尽了种种艰苦与拚搏,生活中磨炼出来的严厉精明、勇于进取、狠于争胜的性格,都直接影响到他对少春的教育,也突出的影响着少春的一生。

  李桂春13岁进入霸州永清县的永盛合戏班学戏。永盛合当时是梆子、二簧双开箱的戏班,他一进科,就从吴吉发学梆子老生; 从王二奎学京剧花脸;同时还从昆曲教师齐福元学京戏文武老生,受业面宽,接触行当角色多。学戏的生活十分刻苦,吃的经常是窝头咸菜; 顶着星星喊嗓子,散了夜戏才睡觉,长期忍受睡眠不足的折磨,他常说: “出了科恨不得大睡3年”,足见当时的苦况。挨打,更是家常便饭,练功、学戏、唱戏,稍不合格就挨板子; 甚至有时无意中触犯了班主、教师,也要挨打。一次他母亲来看他,他正在排梆子《观阵》,老太太看到孩子用功太苦,落下了眼泪,为此老人一走,他就挨了一通打。李桂春稍微长大后,随戏班到东北演出时,就反抗过老师打学生。他21岁出科,辗转上海、天津、东北、山东各地演出,由搭班到自己组班,几乎每到一地都要遇到官僚、警宪、豪绅、恶霸的欺凌,同时也就不得不采取各种方式,利用各种关系与之斗争。必要时就得动武、打官司。正是在种种生活磨炼中,桂春先生深知学艺、献艺之艰辛; 对一个 “角儿” 成名必须经历的种种坎坷了如指掌; 在走南闯北之中广见名优表演,开阔了眼界与襟怀; 因此他才能象识途老骥那样,带着少春这个千里之材,腾闪奔跃广泛驰骋,使之终成大器。

  桂春老先生曾说: “对教儿子成材,我用尽了脑筋。”此话诚然。老先生在少春成材过程中起码起过以下三个关键性作用。

  少春童年时,桂春先生经济已相当优裕。他看出了少春是个可以成材的苗子。他从自己切身经历出发,深知旧科班的种种弊端,因而不把少春送进科班,采取了私下延师教子的途径; 同时他更深知学习京戏表演是一段极为艰苦的历程,此对幼年家学中的少春,决不娇生惯养,而应加之以极为严格的多方面训练。从而为少春的幼工打下了优异而扎实的根基,这是第一个关键作用。

  第二,桂春老先生博学多闻并有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但对少春进行教育时决无门户之见。他十分反对“我的儿子就得学我”;历来重视让少春广泛观摩不同流派名家的表演;他决心北上京华,带少春到京剧人材荟萃的北京学艺、献艺; 他尽自己的力量让少春拜入京朝派大师余叔岩门下,……似此种种都为少春的艺术生活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第三,桂春先生55岁时息影舞台,带着以少春为“主角儿”的一个剧团由上海经华北转东北广泛演出,当时全团55个人,老先生常以55岁带55个人北上献艺而自豪。应该说这一阶段恰是少春舞台实践的开始。人在风华正茂,艺属崭露头角,一切看来“风调雨顺”。殊不知,在旧社会,闯江湖走码头,处处都是明枪暗箭,这一切都要老人家辛苦经营,悉心应付。在戏剧商品化的岁月里,既要维持剧团的生计,又要讲质量、讲艺术,二者得兼谈何容易,在订戏码、排角色、研究观众心理方面,老先生又付出多少心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少春拜师后,余叔岩先生曾提出让少春停演其他剧目单演“余派戏”的要求。但桂春老先生思之再三,终认为这样将使少春失去一批已初步稳定的观众,因而未予同意。这一关键性的决策,为少春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广学博采的道路。

  这三点与少春能成为博大精深的艺术家息息相关。

  十年刻苦学艺 一夜名震京津

  少春弟兄三人,长兄自幼读书未入戏剧界,他排行老二,三弟是郝派名净李幼春。他在六七岁刚刚受过文化启蒙教育之后就开始学艺。当时,桂春先生已定居上海,他首先为少春聘请了功深底厚、规矩严谨的沈延臣先生作武功教师; 同时坚持必要的文化课。经过一个时期的基础训练,在形体动作和身体素质都打下坚实基础后,开始下腰、拿顶、虎跳、前扑等系统武技训练,每天长达4小时,严格要求,一日不断。这种积年累月打下的幼工根底,加上以后少春与一些内家拳武师们的交往探索,为他以后的表演艺术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当他随便作一个动作时,就能神凝双眸,气贯全身;在大段载歌载舞中,善于存气、使气、气不涌出等等,无不得力于他多年的武功。

京剧大师李少春资料简介怎么死的 李少春传记生平都经历过什么?
京剧大师李少春资料简介怎么死的 李少春传记生平都经历过什么?

  1931年,桂春先生一度北上,寓居天津,当时除沈延臣先生随同前往外,又先后聘请了丁永利、陈秀华两位先生分别教少春武戏和文戏。丁先生以对杨派(杨小楼)武戏博闻强记而驰名一时,是当时杨派艺术的著名教师。陈先生是正宗老生,以规范谨严戏路子正称著。当时少春已是练功与学戏并行了。短短两年来,他除掌握了父亲的家门艺术外,还分别学了 《恶虎村》《一箭仇》《安天会》等大武生戏; 《击鼓骂曹》、《断臂说书》等老生戏。每天作业极为艰苦,早、午、晚三班,分别练基本功、学武戏、学文戏;同时还不间断地学必要的文化课,风雨无阻,天天如此。尽管大都市是花花世界,但他除外出观摩名家演出外,杜绝任何外出游玩嬉戏。为了磨炼工夫,三伏天练武工也穿上棉袄,并针对剧目要求,该穿戴大靠、盔头、雉尾、狐尾者,一律佩戴齐全; 吊嗓子,一吊一个整出,甚至一出接一出。这样,经过了两年学艺,少春开始在舞台上作试验演出。由天津到济南、汉口、南京、上海,每到一地都坚持边练功,边学戏,边试验演出。像《八大锤》等前武后文 “一赶二” 的重头戏; 《珠帘寨》等传统文武老生重头戏; 《打金砖》等李派家门戏;《安天会》等把南派北派猴戏融合为一体的剧目,都经过实验,不断提高,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并得到一些名家的青睐。其中有两件事值得一书,一是1934年,梅兰芳先生到上海演出,临时有人推荐少春为他唱垫场武戏。由于少春的戏路子纯正,赢得了梅先生的重视,最后点名与少春合演了一出 《四郎探母》,一时传为梨园佳话。另一件事是,1938年少春再度北上时,缺一个搭当演出的花脸,有人推荐了袁世海。当时的世海,毕业于富连成,高材大器,名噪一时。世海接到邀请后未即应允,但在看了少春一次练功后,竟然英才相惜,一见如故,从此结成了几十年的伙伴。事后,袁世海在对别人间谈和写文章中都提到过这件往事: 当天他看少春正在排《八大锤》,一般演这出戏时,都要掖鸾带,系狐尾以免起打时乱套。但少春却鸾带不掖,穗子不摘,狐尾只在背后散搭一个扣,打起来居然干净利落,美、帅、灵活; 并且练完了武的接着就吊嗓子,一连两三出,有嗓子、有味儿。当时他就连声喝采:“真高,真高”。由此可见,少春经过近十年的学艺,不但是一个能文能武的文武全才,而且在文工武技方面都取得一些独到的成功,这对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演员来说是罕见的。

  果然,少春的艺术,很快在观众中引起轰动。当李桂春先生带领以少春为主演的剧团北上时,首先到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当时京朝派与外江派门户森严,京津两地都有轻视外江演员的倾向。他头一天贴出的戏码是《两将军》、《击鼓骂曹》文武双出,论戏码是相当硬挣的,但在当时天津观众眼内,李少春只不过是个 “小海派”,因此上座情况并不算好。但第一场演出后,观众发现这个 “小海派”无论文戏武戏,都规范严谨,工夫扎实,而且唱作念打,干净漂亮,悦人耳目,立即交口称赞,誉他为文武兼备的难得人材。时隔一夜,少春便在天津名声大噪。第二天贴出《水帘洞》,揉合南北猴戏特长,兼以高难度的武技,新颖的开打,令观众耳目为之一新。第三天《打渔杀家》、《恶虎村》,又是一个文武双出。第四天李派名剧《打金砖》,繁重的唱工和高难度的跌扑,又是北方观众未见过的剧目,一连几天座无虚席。从此之后,由天津到北京,少春成为当时京剧舞台上极为瞩目的人物。一句话,李少春从此唱 “红”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