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指佛教中取得最高成果者

2017-05-08 22:33:00 知识

  在世界的三大宗教中,以佛教的教义最富有哲理性和学术性。为了将这些深奥的教义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佛教总是更多地借助于艺术。由于佛教对造像艺术的极度重视,因此它又被称为是 “像教”。佛教的造像数量之多,已到了不可以万计的地步,除了佛和菩萨之外,还有魔、鬼、高僧和凡人,就这一点来说,佛教的造像堪称世界诸大宗教之最。但倘若认真归纳一下,佛教的造像大致可以分为佛、菩萨、声闻和护法这四大类。

  佛,是“佛陀”的略称,它的本义是“觉者”、“智者”,是指佛教中取得最高成果者。在汉地的佛教里,佛是指一个部而不仅指释迦牟尼一个人,它包括以释迦牟尼为首的一系列佛像,都是佛教徒们崇拜的主要对象,佛教思想里象征性的权威人物。佛徒们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同恒河沙子,释迦牟尼当然是佛中之佛、至高无上的佛。

  佛像并非是对释迦牟尼形象的酷肖,而是在其真人的基础上加进了若干神化的成份和标志使之成为超人。大致地说,那是一个具有理想型的古印度中年贵族的造像,它集中了男子的各种形象形体美,带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和思维型的矜持气质。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信徒们又不断的补充和修正,定出许多仪规,把它神圣化和程式化,还拚命放大它身体的比例。佛经中说,佛的身长是: 六十万亿×一千兆×恒河沙数×帝王一日行程里数。这样的夸张给后世的建造大佛提供了依据,而一般的说法,佛身长是常人的两倍,即所谓的“丈六金身”,大佛则按比例放大。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是唯一超常人大的偶像。

  “三十二相”和 “八十种好”是佛像与常人不同的异禀。“相”是指大相、显著的特征。“好”是指容貌上的微细隐秘难于一眼看出的特征、小相。这样一些“相”、“好”,主要是吸收了现实人体的许多优点,归纳到佛的身上去,再加上佛的教义创造出的许多特异的动相而两者结合起来的形象特征,佛徒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佛成为一个超人间的、神化的、具有宗教力的偶像。但这些“相”和“好”有的在造像中能表现出来,有的则无法表现,再加之佛殿中对佛像的姿势、尺寸、着衣、位置、手势、神情都有具体而微的规定,所以总是“千佛一面”,佛像尽管慈眉善目、宝相庄严,却是循规蹈距、缺少个性的变化。

  在中国,佛像的造型也因时代而异,佛教东传之初,佛像还大多是深目高鼻的胡僧形象,受印度犍陀罗艺术影响较大。到了北朝,其造型已转为中国人式的秀骨清像了。到唐代,则与当时流行的丰颐肥体相一致,佛像变得雍容大度、饱满安详。宋代以后则变得日趋严谨工细、日趋世俗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