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内清外洁的淳朴气质

2017-06-22 11:28:29 知识

  回族穆斯林爱清洁、讲卫生已经成为一种优良传统,它历经数百年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一种淳朴气质,它反映了伊斯兰教重视清洁、讲究卫生的清洁观。回族穆斯林的卫生观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内清外洁,它作为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在净化身心、净化环境、净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凸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与中国的现阶段所提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出一辙,故回族穆斯林应不断发扬这一传统,使它真正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普遍的行为规范。

  一、内清外洁的思想源流

  1. 清洁在伊斯兰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回族穆斯林内清外洁的淳朴气质,其实质是“清身之污垢,洁心之邪念”,是由伊斯兰教的卫生观衍生出的精神气质。真正的内清外洁需要做到内外统一,达到净化身体、净化心灵、净化环境与社会的目的。这种根据“敬畏真主、清洁心灵、预防恶行”的卫生观诠释了伊斯兰教关于清洁的界定与解读。这种内清外洁的精神气质融科学知识与道德伦理为一体,在回族穆斯林的思想上建立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可以提高穆斯林免除诱惑和抵制犯罪的能力。

  清洁与污垢是人类生活的两个对立面。污垢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而清洁给人类带来了快乐和幸福。穆斯林用信仰清洁心灵、祛除错误的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伊斯兰教是净心与净身融合的宗教。伊斯兰教就其本质而言,是讲究清净的宗教。所以,伊斯兰教也被称为“清真教”,即“清净无染、真乃独一”之意。

  2. 内清外洁的内涵与社会价值

  回族穆斯林的内清外洁观是一种社会进步的精神气质,有助于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回族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其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许多方面,无不映射出伊斯兰教的烙印。回族内清外洁的淳朴气质,即具有神圣的宗教意义,又具有世俗的社会意义。

  回族穆斯林的内清外洁在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均有多方面的表现。如一次简单的沐浴或饮食的礼仪均透视出清洁的精神气质,它是一种捍卫信仰与健康的现实举动,它又被赋予了一层神圣的宗教意义。诚如高惠珠先生所说的:“的确,伊斯兰的智慧为平民百姓提供了合乎人性的富有吸引力的指导和安慰,由人们理解的真主指导他们如何生活,从吃穿住行到生儿育女行房事,使人得到感情上和事实上的满足,它不仅不与世俗生活相悖,而且又给世俗生活以新的神圣的意义。”

  二、内清外洁的表现形式

  1. 内清外洁在宗教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回族穆斯林内清外洁的精神气质之所以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直接与回族穆斯林的信仰与功修相联系。穆圣说:“圣教的基础建筑在清洁之上。”内清外洁在回族穆斯林宗教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纯洁心灵,消除杂念,悔过自新。让人们不要沉湎于尘世俗务中,要时刻以敬畏之心静下心来崇拜真主。伊斯兰教内清外洁的卫生观与精神气质的形式,与拜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为礼拜是伊斯兰教的“柱石”,是穆斯林的重要标志。礼拜前的大小净就是要让穆斯林成为内清外洁的人,养成爱好清洁卫生的好习惯。所以,回族穆斯林要经常保持大净,每天做小净。在做小净时还需要有一系列讲究:首先举意,再奉真主之名,这样人就可以从尘世的琐事中超脱出来,随着水洗到肢体,思想就逐渐地平静下来。在尘世的俗务中,手、眼、口、耳、足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了一些错事,随着水的清洗会清除这些错误。

  通过每番拜前的小净,穆斯林都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礼拜时清洁,礼拜后也会注意清洁,这其实就是“洁体静心”,时刻保持虔诚敬畏之心,最终成为身体健康、思想高尚的人。穆圣说:“顺从真主的仆人,做小净洗脸时,眼睛所看的罪,随着洗脸,就得到减免;洗脚时,两脚所走过的路,其罪随着洗脚,就得到了减免;洗手时,两手所干的罪,随着洗手,就得到了减免; 最后,他出去礼拜,身心纯洁毫无罪过。”“没有沐浴的拜功,不蒙接受。”

  关于对大小净的要求,有大净者如需礼拜、诵读《古兰经》、举行殡礼等,只需洗小净即可。而未做大净者,不得进入礼拜殿、封斋、抚摸《古兰经》、环游天房、接近亡人或参加其他宗教活动。所以,伊斯兰教的各种宗教功课都是在完美的大小净基础上实现的。大小净是一切功课的先决条件。

  可见,礼拜必须做到礼节性的净化——洗大小净,这是伊斯兰教所特有的要求。当我们向真主祈祷、礼拜时,衣着必须整洁庄重。除沐浴外,还须洁心,排除一切尘思杂念,做好一心向主的准备。洁净身体有助于清洁心灵,因为在清洁过程中同时端正自己心理和意念,把思想集中在敬畏真主之上。

  2. 内清外洁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1)身体的清洁

  “爱清洁,讲卫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人们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再到社会教育,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卫生习惯,而回族穆斯林在这方面尤为严谨。伊斯兰教在很早以前就做出了关于沐浴的规定,要求成年男女性交、泄精、月经、产后必须洗大净(漱口、呛鼻、洗周身)。穆圣说: “凡成年男女应该在聚礼日做大净。”穆斯林必须每天礼五次拜,拜前必须小净,即清洗身体局部,如双手、前窍、后窍、漱口、呛鼻、洗脸,洗双臂、抹头、抹耳、洗脚。伊斯兰教大小净的做法有一系列规定:即用干净的水清洗身体,清除身体上污秽、脏物及泥垢。大小净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洁净,充满活力,精神振奋,思想愉快。同时我们洁净的衣服使我们仪表端庄,拜处清洁使我们环境优美,这样我们可以身心愉快地崇拜真主。

  (2)饮食的清洁

  穆斯林对饮食有选择,有些可以食用,有些却不可食用。这些选择标准虽源于宗教戒律,但多以经训为据,而经训通常都以讲究卫生、利于身心健康为目的。关于穆斯林的饮食《古兰经》有明文规定:“你们可以吃我所供给你们的佳美食物。”(2:57)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所供给你们的佳美的食物,你们当感谢真主,如果你们只崇拜他。”(2:172) “你们可以吃真主赏赐你们的合法而佳美的食物,你们应当感谢真主的恩惠,如果你们只崇拜他。”(16:114) “他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屠宰者。”(16:115) “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 (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因为你的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6:145)

  回族穆斯林在饮食卫生方面有颇多讲究和禁忌,其标准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关于回族穆斯林的饮食,清代伊斯兰教学者刘智在其所著的《天方典礼》中说:“饮食,所以养性情也。以彼之性,益我之性,彼之性善,则益我之善性,彼之性恶,则滋我之恶性,彼之性污浊不清,则滋我之污浊不洁性。饮食所关于人之心性者大矣。物性有善者,有不善者,则人有可食者,不可食者。”

  刘智提出“饮食惟良,必慎必择,良以作资,乃益性德”的饮食准则,在刘智看来,饮食与人的善恶有着直接联系,“嗜欲”是“起恶之端”,美食养性情则是“兴善之源”,这种观点正符合了先知穆罕默德的教导“一口不洁,废四十日之功”的精神。

  俗话说:病从口入。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吃病死、摔死、撞死的以及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不吸烟、不饮酒、不暴饮、不暴食等。凡属于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事和物都是合法的。不同的伊斯兰民族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在《古兰经》大原则的明文规定下,选择和决定自己的食物。回族穆斯林充分领会了伊斯兰教义,崇尚清洁,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已养成了文明礼貌,讲究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的好习惯。

  这是成都土桥镇的回族在宰牲 摄影:穆群森

  (3)衣着的清洁

  《古兰经》中说:“阿丹的子孙啊!每逢礼拜,你们必须穿着服饰”(7:31); 又说:“你应当洗涤你的衣服” (74:4)。要求人们注意仪容仪表的“圣训” 也有不少。

  从卫生出发,穆圣提倡行割礼、剪指甲、洒香水、修剪胡须等良好的卫生习惯。穆圣对环境卫生也十分重视,他不仅把环境洁净作为礼拜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发出“你们要扫除庭院”的号召。为了保护环境卫生,穆圣说: “你们要警惕三种可恶行为:在水中,在阴影下,在人行道上便溺。”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物质追求日新月异,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及其生态环境却急剧恶化,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道德沦丧,衣着不雅,败坏社会风俗。在这种情况下,发扬伊斯兰教内清外洁的优良传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