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的历史起源资料简介】山西地区曾是琉璃制作最为兴盛的地方

2017-12-19 11:35:43 知识

  琉璃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传统民间工艺。说到琉璃,有些人马上会想到琉璃瓦,仿佛琉璃瓦已成为琉璃的代名词。看到一些琉璃制品,如瓷釉陶瓷或琉璃瓦,有的人有时还会发生误解,认为那是瓷制品。其实,别看琉璃制品五光十色、流光溢彩,实际上它仍然属于陶器范畴,是一种带彩釉的陶器。说准确一点,是铅釉陶。

  琉璃是以铅为助熔剂,以含铁、铜、锰、钴等物质作为着色剂,配以石英采用二次烧成法制成的。琉璃制品润泽鲜艳,坚固耐久,极其富有民族色彩,因此也极其富于“中国特色”。

  琉璃制品主要用于建筑装饰材料,如宫殿、寺庙、佛塔等的顶瓦。如北京天坛顶部的琉璃瓦,共三层。首层蓝色寓天;中层黄色寓天子;绿色寓臣民。琉璃制品也用于装饰墙壁,以黄、蓝、绿、紫等色唱主调。除以上用途外,还用于装饰神像、牌位和香炉等。

  琉璃的历史,和许多传统民间工艺一样,用得上使用频率最多的四个字:历史久远。“琉璃”之词,表示光怪陆离的意思,本作“流离”、“琉璃”,起初见于《汉书》。约在公元四世纪安身于建筑物,主要是屋瓦和檐饰。出土汉墓中即可见作为冥器的精致阁楼。北魏时,宫殿的鸱尾,开始把琉璃构件派上用场。黄、绿、蓝、白、赭等釉色已逞其威。

  隋、唐以后,琉璃生产随着宫廷建筑和宗教建筑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规模,技艺日精。

  到了明、清时期,琉璃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也可以说是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常见的品种有瓦当、滴水、勾头、藻井、壁饰、彩釉屋脊、龙凤脊等。釉色也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翡翠绿、孔雀绿、宝石蓝、紫晶、鹅黄、鱼白、素白等新色相继问世,一展身手。装饰题材也向新领域拓展,屋脊有吻兽,垂脊前安置坐兽,岔脊安置走兽。走兽通常是1至11个,除仙人外,其余分别为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鱼、獬、犭孔、猴等。造型千姿百态,华丽精巧,渐渐显露出原本仅做构件使用的琉璃制品所蕴涵的艺术价值,书写出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彩华章。此时期,宫殿、庙宇、宝塔、楼阁、照壁、宅邸等亦更加广泛地应用琉璃制品,有的甚至纯用琉璃建造。在琉璃的主要传统产地北京,代表建筑物有故宫建筑群、北海九龙壁、天坛祈年殿和香山琉璃塔等。

  北京琉璃生产兴起于元代。当时的厂址就在今天的和平门外琉璃厂。明初,成为明代工部所属五大窑厂之一。皇宫建造需要的琉璃均出自此处。清代乾隆年间,因市区扩展,琉璃厂迁往西郊。除了北京,山西地区是琉璃制作最为兴盛的地方。在大同等地,流光溢彩的琉璃建筑比比皆是,惹人眼球,让人流连。

回头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