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培养小儿的智力品质 宝宝智力早期培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016-12-28 13:22:00 孕育

  孩子出生后的五到六年是脑细胞“连接成行”的关键期,因此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希望孩子的潜能得以完全开发,就决不应错过这个被称为“机会之窗”的宝贵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能帮助孩子更容易适应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激发他们进行高效的思考、发现并鼓励他们的新想法,以完全开发小儿的大脑; 它还能帮助培养小儿自尊心、语言表达、沟通和领导才能。我们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去培养:

  1.培养智力品质的灵活性。

  人们一般将灵活性叫做“机灵”,是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智慧能力的 “迁移”。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从分析“迁移”到综合,再从综合“迁移”到分析的活动过程要灵活。要让孩子逐步学会全面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纵的、横的、多方向的或反方向的思考。因此从小要培养孩子善于动脑、多思考,在智能之间 “迁移” 方面打下基础,能见机行事地去解决问题。如有个孩子的妈妈在洗衣时,让孩子将一盆水帮忙倒掉,盆子大,水又多,孩子仅3岁,拿不动。怎么办呢?妈妈要孩子动脑去想想办法,孩子想了一想,就拿了肥皂盒盖将水从大盆里舀到塑料小桶内,再将塑料小桶中的水,提到水槽中倒掉。就这样,他终于化整为零地将一大盆水“转移”完了。从这件小事中孩子表现了他的智慧灵活性。

  2.培养智力品质的深刻性。

  是指智力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可以从培养小儿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理解能力着手。如在孩子游戏结束时,要求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和书籍按种类归类整理好,如积木、木珠、拼板、游戏棒分别整理在不同的盒中放好。书籍按大、中、小分开放在抽屉中或书柜中。如果小儿长期停留在直觉行动思维上而不善于概括、归类,就会影响他以后学习抽象的理解问题,甚至到上小学时,还只会掰着手指来运算,这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3.培养智力品质的独创性。

  主要是培养孩子智力活动的创造能力。在实践中,不但要孩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成就的获得是需要有独创地解决问题的智力品质,如历史上的司马光砸大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这种智力品质的表现。如一个3岁的孩子玩球时,将球滚入大柜子下面,无法拿出来,能在短时间想到去用扫帚扫出来,也是这种智力品质的萌芽。父母应培养孩子从小独立思考与创新的好习惯,可为以后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可靠的基础。

  4.培养智力品质的敏捷性。

  主要是培养智力活动的速度,也就是反映智力敏捷的程度。一般人们将反应敏捷称之为聪明,即思考问题敏捷,反应速度快。如向3岁的小儿提问:“桌上有两个苹果,再放一个苹果,你们看看桌上现在有几个苹果?”这一简单的运算题,每个孩子的反应有显著的差异,快慢不一。有的孩子立即反应,正确回答,有的则要想许久才答出,有的则答不出。智力敏捷是可以培养的。平日除要孩子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训练,可以先从孩子的生活方面训练起,如要求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洗手、穿鞋子、收拾玩具等行为。逐步要求在劳动、活动、游戏以及学习、思维等方面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经常训练孩子可以逐步提高智力品质的敏捷性,这样就不致产生惰性。如每天妈妈上班前送孩子上托儿所,事先要提醒孩子,动作要敏捷,要配合妈妈穿衣、吃饭。动作做得又快又好,妈妈要口头进行表扬,使孩子形成动作敏捷的良好习惯。

  5.促进智商与情商的协调发展。

  孩子作为一个发展性的个体来到世界上,他所要求的发展应该是合理的、全方位的,而不是畸形的、单一的。在发展孩子智商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孩子情商的发展,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现代社会型人才。

  发展孩子的智力,不知喊了多长时间,家长们也都付诸行动。给孩子报一些特长班,每到周末,孩子们就忙得不亦乐乎,赶场似的接受着寄托了家长和社会厚望的所谓特长教育。的确,孩子们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有所增长,但是家长们却忽略了应该与孩子智商同时发展的情商。因此造成了与孩子年龄不相符的畸形能力发展。主要表现为孩子的智力水平偏高,而与孩子年龄相符合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等等水平较低的现象,因此造成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家长及成人,任性、自私表现尤为突出,自我中心和自我优越感强,很难与他人相处,语言沟通能力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