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了化脓性中耳炎,怎么办 婴幼儿中耳炎的治疗及预防

2016-12-26 16:05:00 孕育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婴幼儿容易患的一种耳鼻喉科疾病,民间俗称“耳朵底子”。小婴儿易得中耳炎,有其生理上的原因。因为在人的咽部和中耳之间,有一条管道,称为咽鼓管,咽鼓管因有中耳腔内的压力的作用,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开口平时是关闭的,可以防止鼻咽部的分泌物逆流入中耳,保持中耳内清洁。在成人,咽鼓管中耳腔一端高,呈倾斜状,而且长。而婴儿的咽鼓管两端几乎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而且又短又粗。所以,鼻咽部的液体很容易流到中耳,引起中耳发炎。

  另外,婴幼儿抵抗力低下,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以及麻疹、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带有细菌的分泌物进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婴儿吃奶时平卧、吃奶后溢奶、呕吐使乳汁流入耳内,洗澡时水进入耳内均可导致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是不容忽视的急症,因为化脓性中耳炎很容易发生鼓膜穿孔,引起听力障碍。中耳化脓后,容易在耳后形成脓肿,引起发热。而且,中耳离大脑很近,婴儿有些骨缝尚未完全闭合,中耳的炎症很容易进入颅内,引起脑膜发炎,危及患儿生命。

  防治方法:

  1.要积极控制感染。

  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生素,并耳内点药进行局部治疗。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够。提醒家长一点:千万不要自行用药,因为有一些药是有听神经损害的,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2.预防为主。

  婴儿吃奶时最好不要平卧,喂奶后应竖起拍背使婴儿打嗝,排出胃内过多的气体:婴儿吃饭、喝水时不要逗他笑,以免发生呛咳;家长要积极配合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提高婴儿的抵抗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有感冒,要及时治疗; 防止呕吐物、洗澡水、奶汁等进入耳内;不要给婴儿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