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重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6-12-28 13:37:00 孕育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好奇心、上进心、感情、意志、性格等。智力主要与一定的知识相关联,而非智力因素则与动力、维持、强化相关联。与智力因素不同,非智力因素一般是后天形成的。家长应注意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培养孩子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兴趣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家长要善于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留心观察,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为其创造条件,并加以鼓励,使之成为专一的爱好,进而发展成为特长。平时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好奇、好问,满足孩子的探究心理。

  2.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精神。

  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意志力的表现,毅力是优良品质的明显标志。孩子的毅力要从小培养,从一点一滴做起,按时起床、睡觉、学习;教育孩子做每一件事都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善始善终。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学习生活自理起步。生活自理是一个人独立意识和能力的起始点。让孩子自己选择、组织游戏伙伴,委托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任务等方法都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和进取心。

  孩子在生活中一般不具有较高的成就感,而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成绩,或受到大人的表扬和赞赏的时候,便会产生想在活动中做出成绩的愿望。所以家长应交给孩子一些肯定能完成的、简单的事物,活动中给孩子设定一个较小的目标,在经济上和物质上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孩子不怕失败,让孩子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并对完成结果加以肯定,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成就感。

  5.培养孩子的内省智能。

  内省智能是个人自我了解、分析反思的能力,也就是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的能力。3、4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提升内省智能的重要时期。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对成人的评价,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例如,他们评价自己是(或不是)好孩子,是因为“老师说我是(或不是) 好孩子”。到学前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逐渐对成人的评价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儿童的评价不客观、正确,儿童往往会提出疑问,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学前初期儿童一般只能评价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还不能评价内心状态和道德品质等。如他“为什么说你自己是好孩子?”4岁儿童回答“我不打架”或“我不抢玩具”,而6岁的儿童则可以说到一些比较抽象、内在的品质特点,如“我听话,遵守纪律”或“我谦让,对小朋友友好。”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是比较简单、笼统的,往往只根据某一、二个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例如,“我会唱歌”,“我会画画”。学前晚期儿童的评价就比较细致、比较全面些。如:他会说“我会唱歌,也会跳舞,可是就是画画不好”。

  在整个学前期,甚至学前晚期,儿童对自己评价的能力还是较差的,成人的态度对儿童的自我评价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客观、公正,任何过高、过低或其他不恰当的评价都是有害的。例如,如果成人对儿童说: “你永远也学不会”,“你总是不会安静”,“你老是爱打人”等等,儿童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毫无希望的人,变得没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