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贵的貂皮服饰介绍

2017-01-09 23:26:00 知识

  白山黑水之间,地处寒带,一年中有七八个月在冰封雪盖之中,这里的土著居民素以狩猎为生,故自古以来鸟羽插冠,貂尾饰帽,习以为常。他们不仅将猎获的胜利品,取而戴之以为乐事,特重裘服,也是天寒地冻所必需。“土入冬皮帽,春夏皆绒,缀以貂尾。墨尔根等城,草帽亦有缀貂尾者,或谓兵丁之便服。”“夏以桦皮为帽,冬则貂帽狐裘”。自古如此。这样奇特的服饰,早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已传入内地,最著名的是纪元前三百多年前赵武灵王效胡服的事。《后汉书·舆服志》(下):

  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胡广曰‘赵武灵王效胡服,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

  这是说,北方古代兵丁或头目前插貂尾的武冠常服,传到关里变成人君贵职的标志。它起自赵武灵王,后为赵惠文王所喜戴,故名‘赵惠文冠’。秦灭赵之后,“以其君冠赐近臣”,于是秦汉以后,这种貂蝉冠就成为皇帝侍卫近臣的冠戴。侍中和中常侍皆秦官,有的是宦官,也有的用一般士人、贵胄充任,都是皇帝的亲信。《汉官仪》说“中常侍秦官也,汉兴或用士人,银珰左貂;光武以后专宦者,右貂金珰。”看来不作王冠,便不是“前插貂尾”;而左貂、右貂,银珰、金珰,也是有规定的。因而“貂珰”、“貂寺”是指宦者贵宠,颇有贬意。而后世舆服志中所记载的“貂蝉冠”则指近侍武官的朝服,已是官阶的重要标志了。

  “貂蝉冠”有什么特殊的取意呢?《汉书》引应劭《汉官》曰:“‘说者以金取坚刚,百炼不耗。蝉居高饮露,口在掖下。貂内劲捍而外温润。’此因物生义也。”徐广曰“蝉,取其清高,饮露而不食;貂,紫蔚柔润,而毛采不彰灼。”胡广又曰“意谓北方寒凉,本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后者貂尾暖额倒或是插貂尾的本意,因以为冠饰,金珰、貂尾、蝉翼,便都成为含有深意的装饰了。正像把插有鹖羽的冠作为武冠一样,“云鹖者勇雉也,其斗对一死乃止,故赵武灵王以表武士,秦施之焉。”因为鹖鸟善斗,取双羽插冠,以象征战士的勇猛,今日舞台上还能看到这种武将神威。

  汉魏以来,一直把貂蝉冠作为重要官阶的标志。至宋,官服之讲究,花样之繁多,无以复加。宋沿汉制大臣朝服有三种名冠,一曰进贤冠,一曰貂蝉冠,一曰獬豸冠。清乾隆时彩绘《皇清职贡图》,绘有清时貂帽狐裘和载兜鍪开皮帽、穿鱼皮衣坐狗爬犁上的赫哲族男女。除了为一般不知的鱼皮衣下摆坠有许多铃铛妇女装束之外,这里的男装貂帽狐裘和东北习见的猎人服饰完全一样。

  清朝由于发祥于产貂的白山黑水之间,习惯于服裘,也更便于掠夺,他家乡的各族人民,也以供奉为荣,故朝服用貂,远远超出前代任何一个王朝。至今承德行宫还保留着慈禧太后的一件貂皮满式长袍。由于文明日进,当然也不用古代貂制的花样高帽了。但清代服制的繁琐也为史所仅见。除箭袖、蟒袍、披肩、顶戴、孔雀翎子为王公大臣朝服所必需,且四季各有不同,外套所用皮毛不同,顶子材料不同,翎子眼数不同,当胸补子,朝珠却有严格区别,中等官僚大宴时饮宴吃喝过程中,还要更衣一、二次。繁文缛节,穷极奢华。据《清史稿·舆服志》规定,只属于用貂皮制作的朝服,就有以下诸名目:

  皇帝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龙四,饰东珠如其数,上衔大珍珠一。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

  吉服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惟其时,上缀朱纬。

  端罩,紫貂为之。十一月至上元用黑狐。

  朝服十一月朔至上元,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

  皇后朝冠,冬用薰貂,夏以清绒为之……饰珍珠三百有二。

  吉服冠,薰貂为之。

  皇贵妃朝冠,冬用薰貂。

  皇子朝冠,冬用薰貂、青狐,惟其时。

  端罩,紫貂为之。

  朝服之制,皆金黄色,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

  武三品朝冠,冬用薰貂,补服前后绣豹。余皆如文三品,惟朝服无貂缘及无端罩。

  凡坐褥,亲王冬用貂。(按:元代千人军帐,坐褥全用貂皮)

  如上,只是皇族服饰就用了多少貂皮?若再加上皇帝对亲信的赏赐,其索貂贡之多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