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东正月十五元宵节习俗:“送船神”

2017-01-12 18:19:00 知识

  在湖南湘东一带,每年正月十五日都流行“送船神”的风俗。据这一带的地方志记载,正月“自初十至十五日,每夜张灯,爆竹喧阗,又用纸画彩舡,轮年分值,用歌郎鼓吹达旦,十六日早焚于江浒,即古人傩礼遗意。”这种民俗自明末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为了使枉死者的冤魂得以超度,不致因冤枉、遗恨不得消散而继续为害地方,人们便对这些瘟神厉鬼祭之以礼仪,敬之以香烛,然后用大船载至江上,指望随江流漂走,这样方可保一方太平,人们便安居乐业了。

  现今在湘东流行的“送船神”,比过去简略了,一般是以一个村,或一个大屋场为单位进行。到了正月十五日,全村的青壮年男子都早早地吃过午饭,带上香纸、腊烛,或几块干劈柴,到村上的庙堂祠堂集合。庙堂里神龛的左侧,已由歌郎和每年轮值的举办人贴好了用纸画的彩色画船。这种画船就是船神,高三、五尺,宽两、三尺,船上还画有各种菩萨、冤鬼等,如二十八星宿、十殿阎罗、妖魔等。这种画在集钲上届时有专卖这种船神的店铺。船神下设香案,燃放着各家各户送来的炷香、腊烛。庙堂里烧一堆或数堆柴火。青壮年们围绕木柴火席地而坐,由歌郎领头,合唱祝福和吉祥的歌词。所谓歌郎,一般是本地村民早已公推或公认的歌者,他不仅要善唱,而且要脑子灵敏,能现编现唱。唱歌开始由歌郎独唱,唱的内容一般是先把送船神的目的、希望等交待清楚。如说明这次活动是由谁主办,谁捐资捐力,请诸神降临本地,消灾灭祸,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安康等,然后才由青壮年跟唱或应答对唱。

  应答对唱是“送船神”的高潮,是由青壮年和歌郎对答比赛,你问一段,他答一段,或赞颂,或盘问,全凭各人即兴唱出。赞颂的,先夸地方吉泰安康,人们勤劳和善。然后对到会的青壮年个人进行礼赞,如读书的,赞他聪敏才智,成绩优秀。种田的,赞他是作田能手,定获丰收等,这样,越唱兴致越高,逐步由对歌发展到赛歌。赛歌不仅要现编现唱,而且要对答得快,压倒对方。赛歌越唱越急,也有发展到对骂的。这时候歌郎就会以歌调解了。整个元宵之夜,人们就在这柴烟迷漫、烛光浑明的庙堂里,以虔诚的清唱、颂神,一直唱到东方欲晓才停。唱时还伴以锣鼓,作为助兴。

  唱歌唱到十六日的凌晨,歌郎和主持人在焚香祭告天地后,才将船神取下,放在预先用木杆扎好的抬杠上,由几个后生抬着,敲着单调、凄清的锣鼓送至江边焚化。也有事前准备几根歪歪扭扭的小树作撑篙,由几个后生作撑船的动作去送的。到了江边,将纸船放置在早已用柴草扎好的铺垫上,然后平稳地将柴草铺垫推至江水中,点燃插在柴草铺垫上的腊烛和画船,这时,腊烛燃上柴草,江上一片火光,瘟神厉鬼也就随船神的焚化而漂走。

  送船神至江边都要在天还未亮,人们均在熟睡的时刻进行,在这时候,天空黑暗,大地寂静,抬船神的人,不发一言一语,只是默默地跟着那缓慢的、低沉的锣鼓走着,给人一种阴森、凄寂之感。因为谁要说话,就怕让瘟神听见,而致来年遭到不测。

  当火化的船神漂得很远后,人们便慢慢地回家。这时候,天已大亮,人们不觉舒了一口气,才觉得可以安心安意地在新的一年大干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