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做“七夕”

2017-02-05 16:26:00 知识

  唐人林杰有一首写七夕的诗: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绿几万条。

  旧时,畲村妇女,七夕也有类似活动。当新月初升,妇女们便三三两两聚在晒谷坪、竹楼上或瓜架下,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谈会情郎的悄悄话,唱人间悲欢离合的山歌。男人们不能干扰,否则会遭骂。畲族群众还有做“七夕”的习俗。小孩子初上学。孩子的舅公,舅舅,姑丈等亲人和全村人都要为这个孩子做“七夕”。人们认为七夕可乞巧,做“乞巧”的孩子会变得更聪明,会读好书,将来就能考秀才,中状元。这是关系孩子前途、全村声誉的事,因此相当隆重。

畲族做“七夕”

  七夕前,孩子家长向亲朋戚友发红帖,家长带着孩子去拜见先生。亲朋戚友收帖后,忙着备礼品。舅公、舅舅要办礼担,内有衣服一套,鞋袜一双,一对带藤的西瓜,书包一个,文房四宝一套,纸扇一把,还有象征吉祥的面糖浇铸的孔子像一尊,大宝塔一对,小宝塔五对,或者大的二对,小的十对,以及目鱼,蛏干,龙眼干,荔枝干等食品。一般亲戚只要一双鞋袜,一包冰糖;朋友则送红包一个或冰糖二斤,即可。

  七夕早晨,孩子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在孔子神位前烧三炷香,背书文。早饭后,去学堂请先生,父亲在大门口等候迎接。先生到站口,放纸炮迎接进门。先生来到厅堂,拜叩孔子神位。而后,管事的后生存《招待》先敬上冰糖茶,再敬烟。

  客人到齐后,孩子当众在先生面前背诵书文,先生考学生。学生考出好成绩,先生脸上顿时生辉,即赠送一把漂亮的纸扇,题一对子,如:“学知不足,业精于勤。”或“学问无穷,曾参颜回,光阴有限,鬲寸陶分”之类,作为鼓励。家长送先生一个大红包以答谢。如果学生不会背诵,一问三不知,先生感到丢脸,有的便当众责备学生,有的气得连饭都不吃,甩袖就走了。不过,一般不会出现这种场面,因为先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事先做好安排的。因此,做七夕都是满堂欢喜。

  考完学生,酒宴开始。先生是最受尊敬的人,因此坐首席位,舅公、舅舅陪座。酒席是在鼓乐声中进行的。当唢呐吹“得胜令”时,家长带孩子来敬酒,首先敬先生,再敬舅公、舅舅,最后敬左邻右舍。舅公、舅舅受敬时,要给外甥一个红包。敬完酒后,继续上菜喝酒,猜拳行令,直至酸菜上桌,首席贵宾散席,大家才能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