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碧客家民俗:奇异的同姓通婚

2017-02-09 11:04:00 知识

  连日走家串户,石碧客家民俗事象吸引我们注意到一个令人诧异的现象,所接触到的张姓人家,几乎全是清一色地姓张,也就是说丈夫姓张妻子也姓张。过去曾听说宁化民间流传一句俗语:“新打的酒壶背骆驼,姑婆大姐做老婆。”当时不懂是什么意思,今日才明白,俗语指的就是石碧客家姓张宗族的特异婚姻结构。于是我们就石碧张姓的婚姻结构展开了探索,再访了张氏上、下宗祠,详细翻阅族谱,与张氏诸位长老促膝长谈,终于理清了这种奇异婚姻事象的来龙去脉。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资料证实,石碧村张姓人家中,夫妻同姓的占96%。同姓通婚起始的年代相当久远,起因也甚为复杂。史志记载,自晋代始,石碧已开始接纳中原移民,到了唐、宋,这里的客族也随着北人南迁人数的增多而聚集。宋朝末年,金兵入侵,北方士族百姓进行了第三次也就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南迁,是时石碧人口已经进入鼎盛时期。然而战乱并未休止,金兵铁蹄跨过黄河,南宋朝廷偏安杭州,战火逐渐由北向南进逼。中原政局的长期动荡,石碧客家大聚居地人口的膨胀以及主客宗族矛盾的日趋尖锐,这些都导致了石碧客家各姓陆续向闽西各县、广东梅州、大埔一带迁居。而大批的再迁徙是在明、清年代,其时政府为安抚开边,充实南疆人口,加速同化边民,张榜奖掖内地百姓向南移居。几百年间的持续外迁,使宁化石碧客家后裔的足迹遍布两广、湘桂直至康藏诸地,也使石碧人口大减,由原来的四十几姓余下几个姓氏。张姓家族最大,外迁的却较少,这就是张家成为今日石碧村主要姓氏的历史原因。

  张姓子孙的数百年繁衍,覆盖了整个石碧村,这就带来了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即婚嫁问题。族谱明文规定:“同姓不婚。”封建时代,祖宗家法大于国法,谁敢违抗!但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乃千古圣训,这个人伦之初的重大原则,更是任何人不敢违背的,石碧人只有远嫁远娶。由于家族庞大,人丁兴旺,长脚媒婆终日疲于奔命,仍有不少少男少女的终身受到耽搁。这桩头等大事急坏了父母,各房长者也束手无策,男女婚配问题成了街头巷尾热门话题。经过长时间的反复酝酿,到了入闽张氏第十七世祖,族中德高望重者聚首磋商,最后下决心修正先祖家规,以村中大道为界,划分上、下市,东、西各立家庙,曰上、下祠。继之,自十八世祖伊始,下祠另立家谱,不再承拉总谱,至此,上、下市张氏家族分离,各修族谱。在宗支三眼之后,上、下市张姓子女开始通婚,石碧张氏“同姓不婚”的历史遗留下来的严峻难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

  张氏同姓通婚是否有碍于优生优育?令人放心不下。我们特别潜心观察村中张姓后代,并未发现一例患有痴呆、畸形、智力低下或先天智能发育不足者。当然石碧的张姓通婚出于特定的环境,事出无奈,且他们严格遵循五服之外方可通婚的族议,未越雷池。《张氏家谱》的《家范格言》之八这样写道:“提倡婚姻自由,男女自愿,反对近亲结婚。必须择温良有家教者,不可慕富贵以亏择配之义,抑嫁女择配,古人有是言也。其豪强逆乱及有恶疾者不必与议。”不但主张以男女自愿为原则的自由婚姻,明确反对近亲结婚,还告诚族人慎重择配,不与患有恶疾者议婚,以确保家庭幸福与子孙后代的心身健康。这些观点也符合婚姻法与科学优生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