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停尸仪式

2017-02-12 09:29:00 知识

  停尸仪式是在人断气之后,经过净身、整容、换寿衣、放含口等一系列准备工作,然后把遗体要放在一个特定场所,让亲友前来吊祭。地方民族不同,停尸仪式千秋各异。

  旧俗认为,人死后床上的蚊帐就是罗网,所以当人一断气,就要马上将尸体从床上抬下,放在木板或凉床上,仰卧,手脚伸直,用布或纸掩面。在一些地方,人快断气时,就将其从床上抬到椅子上坐着,脚踩米升子。据说人死在床上,到了阴曹地府也会背着床。同时,要将屋顶的瓦揭开一片,若是草房也要戳个洞,以便灵魂于此飞升,俗称“出煞”。神龛的“天地君亲师”牌位上以及左右门神要各用一张草纸贴上,以避秽气。子孙则跪于死者面前,放声痛哭,并为之烧“倒头纸”,以便死者走在阴间的路上用。有些地方还时兴在人死后鸣放一串“落气炮”,或在庭前悬挂出用白纸制作的“望山钱”,年龄多大,挂多少张,又称“岁数纸”。接着便用温水擦拭死者身体,男要剃头,女要梳发,然后为死者穿上寿衣、鞋袜。寿衣穿单不穿双,三、五、七件不等,视家境贫富而定。一些地方还要用青线捆脚。当这一切安排妥当后,便要“含殓”,先在棺材内铺一层锯木屑,或将松香熬化后倒入,再垫上一些旧衣被,铺上新垫单,把死者抬入棺内,将少许碎金散银等含入其口中,有的还放入茶叶,这时子女都要在场,称作“亲视含硷。”旧俗以为,人死后即到阴曹地府,而去阴间之路,一片漆黑,所以在灵柩之下,要点一盏灯为之照明,名曰“路灯”,习惯是在一个粗碗内装菜油,用灯草或棉花条做灯蕊,昼夜不熄,直到出殡后,才将其翻扣在地。又传说阴曹地府遍设关卡,如无路引,守关卡的鬼卒便不予放行,因此还要请来道士为死者“开路”,发给路引。烧过的路引灰和倒头纸灰要包好,以便随棺埋葬。

  汉族停尸的习俗是于堂屋内仰卧直肢,而少数民族的停尸方式还有坐肢、曲肢等等。粤北排瑶人死后,要马上把死者放置床边,双腿垂下,背后塞垫,使死者呈坐状。然后把死者打扮一番,男的要头戴红包头,穿新做的或从前穿过的好衣服;女的要戴红绒绣花的三角帽,穿结婚时穿过的红绒绣花衣裙。打扮好以后,把死者绑在事先准备好的一把椅子上,俗谓“灵轿”。另外在死者身上加上一件公用的镶有银圆牌饰的衣服,再戴上一顶插满雉尾羽翎的冠,把死者的面部全遮盖起来。妆扮妥当后,把死者连同坐椅移入丧宅正厅,于屋的左角设奠,在一个反盖的木盒上,供饭、酒、茶、肉,还要点一盏长明灯,在墙上贴写有死者法名的白纸。普米族的停尸仪式则是让死者成蹲踞形。普米族的葬礼很隆重,人死之后,要马上净尸。男的让其左手握长刀,右手执油灯;女的让其右手握镰刀,左手执油灯。接着要用酥油、盐巴涂抹尸体,外裹麻布,把尸体造成蹲踞状,然后放在一只泥糊的大竹箩中,等候吉日下葬。旧时苗族的停尸方式分为两种,黑苗和青苗是把死者遗体放在凳上,而大多数苗族则是将死者的遗体悬挂在堂屋中,其具体做法是:当人死后,将遗体放置在一张竹编或木制的床上,一端用麻绳系于房梁上,一端插入墙上所凿的两个洞内,同时还要在死者的枕边放一支箭。裕固族的停尸仪式则是在人死后尸体未僵硬时,用一条带子或绳子,把尸体捆起来,捆成胎儿型,俗谓“圆寂”,然后把尸体装入一条白布袋内存放。

  停尸仪式历代继承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的一些封建迷信色彩浓重的内容,已渐渐被人们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