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的彝族:爨氏称雄南中[第4页]

2017-06-05 11:02:46 知识

  三、魏晋时期的彝族:爨氏称雄南中

  魏晋以来,彝族分布区域不断扩大,史书统称这一时期包括云南、川南、黔西、桂西等广大彝族居住地区为南中。

  南中地区是彝族等土著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两汉以来,中央政权在南中地区设置郡县,推行屯田制度,于是到南中地区屯田,戍守的孟、霍、雍、爨等汉族大姓势力日益强大,这些地方大姓在彝族地区形成后,不仅迅猛地受到彝族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从不同方面影响彝族经济生活,从而加速了 “夷汉”之间经济文化的交融。

  263年,魏国灭蜀国。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晋朝初期沿袭蜀汉对南中政策,利用南中地方大姓统治南中地区。271年,晋武帝把南中七郡中的云南、兴古、建宇、永昌4郡划出设立宁州,激化了南中大姓、夷帅与晋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南中地区处于各方势力割据争夺的混乱统治之中。公元339年,爨氏在地方权利争夺过程中取得统治地位,统一了南中地区,开始了爨氏在南中地区近400年的统治。爨氏统治区域包括了今天的昭通、曲靖、昆明、玉溪、楚雄等主要区域,势力南达红河、文山的部分地区。南诏建立以后,爨氏在南中地区的统治宣告结束。

  爨氏统一南中后,不断加强与南中地区彝族等土著民族的相互通婚,自觉接受彝族等土著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爨氏最终被彝族等土著民族所同化,爨氏变成了“夷化了的汉族”。史书称这一时期的彝族为“爨人”,把彝文称为“爨文”“爨字”,所有使用这些文字的人都被称为“爨人”,通行使用 “爨文”“爨字”的地区称为“爨区”。学术界也把爨区内的各种文化现象统称之为爨文化,爨文化是彝族等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有机结合后形成的云南地方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