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历史起源意义】中国的雕塑就是人的心灵之泉

2017-12-17 10:44:37 知识

  无论是在床头案前,还是在花园广场上,雕塑都随处可见。陶塑、泥塑、石雕、木雕,种种仪态万方的雕塑装点着我们的生活。雕塑也同时记载着中华民族曾走过的风雨沧桑。当我们游览名山大川时,安详的佛像、巍峨的龙柱、壮美的浮雕,是否也曾让你感叹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从而引发思古之幽情呢?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借助各种各样的石器从蛮荒走向文明,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石器变得越来越精美。它们不再仅仅只是工具而是兼有了观赏性,最早的雕塑就萌芽于这些精美的石器。早期的雕塑体现着人类的原始崇拜。1986年在辽西文化遗址的牛梁河出土了五千年前的陶塑裸体女神像及无头裸体女神坐像,就体现出我们祖先的性崇拜。其中有一尊女神头像与真人头接近,眼珠用碧绿的圆玉球镶嵌而成,极其别致。这些雕像既注意外形的健美柔和,同时也追求传达人物的神态,显示出我国原始雕塑已经具有惊人的艺术水平。

  历代帝王也一直偏爱雕塑,他们用雕塑显示着自己的丰功伟业,寄托自己渴望千秋万代的历史抱负。让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秦始皇兵马俑堪称数量极多、阵容最大的雕塑作品,这个气势磅礴、场面肃静的军事阵局,体现出秦始皇的雄心和气魄。兵马俑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体现出中国劳动人民的才智。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雕塑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另一种风貌。在民间流传甚广的菩萨雕像大都神情温和慈祥,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和亲切感。特别是女性菩萨像,更是体态秀美,气度娴雅,眼含柔情,嘴带微笑,极少神的气味。这些雕像表现出人们在动荡的社会,在饱受苦难后寻求安宁的心理,所以雕塑也充满宁静、飘逸、洒脱的神态,表现出人的脱俗情感。

  宋代是民间雕塑最发达的时期,虽然没有恢宏的气象,但充满了世俗化的气息。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们常常会从雕塑中看出人物的日常生活和言行举止,体察到人物的心灵境界。

【雕塑的历史起源意义】中国的雕塑就是人的心灵之泉

昭陵六骏之一(唐)

  明、清时代的雕塑,有众多的陵墓雕刻与宗教雕塑,尽管规模较大,材料贵重,制作精良,然而因其作品受控于朝廷官府,因此难以展现创造性和生命力。倒是一些小型的案头陈设雕塑和工艺品装饰雕刻,来自民间,受民风民俗的影响,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代表着这一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新成就。

  这类雕塑工艺品,就其制作材料而言,有砖雕、木雕、竹雕、玉石雕、骨角牙雕、果核雕、泥塑和陶瓷塑等多种。其中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南京的竹雕,广东的潮州木雕,福建德化窑的瓷塑,广东石湾窑的陶塑,无锡、苏州、天津的泥塑等,都有出色成就,驰誉中外。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天津“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泥人张”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北方的民间雕塑艺术,自19世纪中叶起一直流传至今,历久不衰。“泥人张”已历经六代传人。“泥人张”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刻画,善于捕捉人物刹那间的动态,着重表现人物内在性格,是塑与绘的完美结合。“泥人张”注重从民间传说、戏剧、小说及现实生活中取材,“随类赋形”,细腻地表现出人物性格,展现出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不但接近民众的日常情感,而且综合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抒情艺术。

  雕塑,乃雕刻和塑造的总称,它是以可塑性材料、人为地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有的用于建筑、宗教、墓葬,有的用于日用、案头、玩具,内容包罗万象。总的来说,中国的雕塑同书法、绘画一样,要表现对象神韵。可以说,中国的雕塑就是人的心灵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