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石刻:以太原的龙山石窟为代表

2017-05-09 17:41:00 知识

  目前国内可知的大型石刻雕像只有泉州清源山一处; 道教石窟则以太原的龙山石窟为代表。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北郊,它又名齐云山、泉山,它绵延数十里,山上风景优美,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称。宋室南迁之后,这里成为道教宫观的集中之地,山中原有北斗殿、真君殿、元元洞等道教建筑,还凿有一尊石刻的太上老君像。但经过历史的荡涤之后,那些建筑物均已倒塌倾圮无存,只剩下那尊石刻巨像还座落在老君岩下。这我国最大的一尊道教石刻造像,它全高5.1米,厚7.2米,宽7.3米,为一尊坐像,是以一整块的天然岩石略施雕琢而成的太上老君像。石像左手扶膝,右手凭几,背倚青松,两眼平视向前,美髯飘拂,大耳垂肩,神情慈祥而和蔼,微露笑容,有一副健康长寿的容貌。从造型手法来看,它具有宋代石刻严谨而工细的风格,衣褶分明,全身线条洗练概括,遒劲有力,唯身体的比例有失准确,躯干部分嫌短,头部嫌大,但由于体量的巨大,仍有一种宏伟的气势。太上老君本名李耳,字伯阳,号为老子,又号老聃,他是春秋时代楚国的苦县人,他一生研究哲学,留下了著名的道德五千言,被视为是道家的经典之作。东汉时道教创立,老子被奉为开山祖师,称他为太上老君,又说他是前世的万法天师、盘古、郁华子等神仙的累世化身,后来设胎于玄妙王女儿的体内,经怀孕81年之久才从母臂下降生在一棵李树之下,当即指树为姓。他出生时的长相就很特别,白发、黄脸,额上布满了皱纹,头角峥嵘,长长的耳朵,方方的眼睛,脸上满是长长的胡须,他也就因此而自称为老子。清源山的这尊老君像,就是根据这一传说而开凿的。

  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始建于元代的元贞六年,是我国罕见的一处大型道教石窟,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了。它是元代著名道士邱处机的十八弟子之一的宋披云修建开凿的。他仿效佛教开凿石窟佛龛的做法,在风景优美、草木苍翠的山间裸露的岩石上修出石洞,在里面雕琢出元始天尊、混元天尊、太上老君的三清像,还雕刻出虚皇、张天师、三皇、玄真子、披云子和北七真等道教诸神仙的石刻像。石窟内主尊像的两旁都有二真人陪侍,这种方法显然是受了佛教“一佛二胁侍”式造像规律的影响,并在诸神仙像的头部后面都加添了圆形的背光,使之产生不同于凡人的神圣感,但在衣冠服饰和手势动态上仍具有道教自己的特点。尽管这些造像的神态比较呆滞,艺术水平也比较一般,但它毕竟是一座国内少见的道教石窟,从它的艺术特点上可以依稀看出一条佛道互相影响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