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12 20:25:07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相关粮食类:玉米、小麦、高粱、糯米、小米、粳米、荞麦、粘米、大麦、麦芽、黄粱米、雀麦、薏米、浮小麦、谷芽、青粱米、红粟米、黍米、米皮糠、青稞
[异名]籼米。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稻(籼稻)Oryza sativa L.的种仁。
[性味归经]甘,温。入心、脾、肺经。
1.《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味甘,气凉,无毒。”
2.《本草纲目》:“甘,温。”
3.《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4.《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5.《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效主治]温中益气,健脾止泻。主治脾胃虚寒泄泻。
1.《本草蒙筌》:“温中健脉,益卫养荣,肌肤,尤调脏腑。”
2.《本草纲目》:“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
3.《食物考》:“长力泽肥,宽中行滞。”
4.《随息居饮食谱》:“补中,养气,益血,生津,填髓,充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煮粥。
[使用注意]
1.《药性切要》:“久食,助热损肌,惟当地人宜。”
2.《随息居饮食谱》:“凡患病不饥,妇人初产,感证新愈,并勿食之。”
[医家论述]
1.《本草蒙筌》:“籼米秧莳高田,早秋便可收割。谷长无刺,米小不粘。色赤白亦有两般,凭炊煮住充正用。”又“谟谨按:东坡云:稻者,谷通名。罗氏亦曰:在谷通谓之稻。故今人号籼为早稻,号粳为晚稻。《论语》曰:食夫稻,是亦指粳而谓。何独《神农本草经》款中直指稻为糯米,与前人说大相戾焉?或者云:糯与粳有粘不粘之异。故书通名以标之,未必得其意也。”
2.《本草纲目》:“籼似粳而粒小,始自闽人得种于占城国。宋真宗遣使就闽取三万斛,分给诸道为种,故今各处皆有之。高仰处俱可种,其熟最早,六七月可收。品种亦多。有赤、白二色,与粳米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