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12 22:12:03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相关粮食类:玉米、小麦、高粱、糯米、小米、粳米、荞麦、粘米、大麦、麦芽、黄粱米、雀麦、薏米、浮小麦、谷芽、青粱米、红粟米、黍米、米皮糠、青稞
[黄粱米别名]竹根米,竹根黄,黄米。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粱 Seta-ria italica (L.) Beauv.或粟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 (Mill.) Schred.品种之一的种仁。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收割,打下种仁,去净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1.《名医别录》:“甘、平、无毒。”
2.《本草再新》:“味甘,性微凉。入脾、胃二经。”
[黄粱米功效主治]和中,益气,利湿。主治霍乱,呕吐泄泻,下痢,风湿痹痛。
1.《名医别录》:“主益气,和中,止泄。”
2.《日华子诸家本草》:“去客风,治顽痹。”
3.《本草纲目》:“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4.《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散丹毒生疮。”
[临床应用]
1.治霍乱心烦:黄粱米半升。捣为粉,每服六钱匕,水二盏调,顿服。(《圣济总录》)
2.治霍乱吐下后,大渴:黄粱米五升。水一斗,煮之令得三升斗,澄清,稍稍饮之。(《肘后备急方》)
3.治当风卧湿,遇冷所中等病:黄粱米五升。水一斗,煮三升,澄清,稍稍饮。(《卫生易简方》)
4.治小儿脑热鼻干:白矾(生末),黄米粉各一两。上每以一钱,清水半合,调如泥,涂脑上,日三次。(《普济圣陀方》白矾涂方)
5.治小儿生疮,满身面如烧:黄米一升,末以蜜水和涂之,瘥为度。(《外台秘要》)
[医家论述]
1.《本草经集注》:“黄梁,亦出青,冀州,此间不见耳。”
2.《新修本草》:“黄梁,出蜀、汉、商、浙间亦种之。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梁,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于诸粱,人号为竹黄根,而陶注白粱云:襄阳竹根者。此乃黄粱,非白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