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12 23:00:06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相关粮食类:玉米、小麦、高粱、糯米、小米、粳米、荞麦、粘米、大麦、麦芽、黄粱米、雀麦、薏米、浮小麦、谷芽、青粱米、红粟米、黍米、米皮糠、青稞
[浮小麦别名]浮麦。
[浮小麦基原]为禾本科植物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干瘪轻浮的颖果。
[浮小麦采制]夏至前后,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尽皮的麦粒,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浮小麦性味归经]甘,凉。入心经。
1.《本草纲目》:“甘、咸,寒。无毒。”
2.《本草汇言》:“味甘、苦,气平、寒。升也,浮也。入足太阴经。”
3.《药品辨义》:“入心经。”
4.《本草备要》:“咸,凉。”
[浮小麦功效主治]益气阴,除虚热,养心止汗。主治阴虚发热,自汗,盗汗,脏躁。
1.《本草蒙筌》:“敛虚汗。”
2.《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治骨热、肌热大效,妇人劳热,小儿肤热。”
3.《本草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浮小麦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止汗宜微炒用。
[浮小麦临床应用]
1.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不以多少。文小火炒令焦,为细末。每服二钱,饮汤调下,频服为佳。(《卫生宝鉴》独圣散)
2.治盗汗:浮小麦一抄,煎汤,调防风末二钱服。(《卫生易简方》)
3.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浮小麦药论]
1.倪朱谟:“卓登山氏曰:此药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立止。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本草汇言》)
2.张璐:“浮麦,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本经逢原》)
[使用注意]实证汗出者慎服。
《四川中药志》(1960年):“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浮小麦食疗方选]
1.麦茶
原料:浮小麦500g。
制法:将浮小麦加水适量,以小火煎60min,取汤为茶。
此茶益气,除热,止汗。治自汗、盗汗、骨蒸劳热。
2.盗汗方
原料:莲子10g,黑枣7枚,浮小麦60g,马料豆60g。
制法:上四味加水400ml,煎取20ml。温服。
此方益气固表,补肾健脾。治盗汗。
3.浮麦甘草大枣汤
原料:浮小麦30g,甘草15g,大枣10枚。
制法:水煎服。
此汤益气阴,安心神。治脏躁证。
3.参芪小麦粥
原料:浮小麦50g,人参10g,黄芪30g,粳米100g,大枣20枚。
制法:将黄芪、浮小麦布包,加水与参、枣、米煎煮成粥。每日1剂,连服3~5日。
此粥益气,固表,止汗。用于气虚卫外不固所致之产后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