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4 13:55:00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杨梅别名]圣生梅,白蒂梅,山杨梅等。
[基原]为杨梅科植物杨梅 Myrica rubral (Lour.) Sieb.et Zucc.的果实。
[采制]6月待果实成熟后,分批采摘,鲜用或烘干。
[性味归经]酸、甘,温。入脾、胃、肝经。
[功效主治]生津除烦,消食,解酒,涩肠,止血。主治烦渴、呕逆、食积腹痛、饮酒过度、衄血、腹泻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次15~30g;或烧灰;或盐藏。外用:适量,烧灰涂敷。
[临床应用]
1.治胃肠胀痛:杨梅入盐腌渍,越久越好,用时取出数颗,以开水泡服。(《泉州本草》)
2.杨梅酒:鲜杨梅500g,白糖80g,捣烂入瓷罐,自然发酵成酒,绞汁入锅煮沸,随酒量饮用,可预防中暑。
3.治烫火伤:杨梅烧灰为末,茶油调敷。
4.治痢疾:用杨梅15g,水煎服。
5.止吐酒:(杨梅)干作屑,临饮酒时服。(《食物本草》)
6.助消化增食欲:杨梅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丰富,鲜果味酸,食之可增加胃中酸度,消化食物,促进食欲。
7.收敛消炎,止泻:杨梅性味酸涩,具有收敛消炎作用,加之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故能治痢疾腹痛,对下痢不止者有良效。
8.防癌抗癌:杨梅中含有维生素C、B,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杨梅果仁中所含的氰氨类、脂肪油等也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9.祛暑生津:杨梅鲜果能和中消食,生津止渴,是夏季祛暑之良品,可以预防中暑,去痧,解除烦渴。所含的果酸既能开胃生津,消食解暑,又有阻止体内的糖向脂肪转化的功能,有助于减肥。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
有实验表明,杨梅还由于不错的止泻作用哦,杨梅对于大肠杆菌以及痢疾杆菌都有着不错的抑制作用。
杨梅性味酸涩,具有收敛消炎作用,加之其能够抑菌,故还可治各种泄泻;而杨梅树皮含鞣质、杨梅树皮甙等,也是主治痢疾、目翳、牙痛、恶疮疥癞等病症的良品。
祛暑生津止渴杨梅鲜果能和中消食,生津止渴,是夏季祛暑之良品,可以预防中暑,去痧,解除烦渴。
助消化增食欲杨梅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丰富,鲜果味酸,食之可增加胃中酸度,消化食物,促进食欲。
杨梅还有美容抗衰老的作用哦,在杨梅的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以帮助刺激我们的肠道蠕动,将我们身体的有害物质排除体外。
杨梅所含有的花青素及维生素C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有提高免疫力、抗自由基、预防衰老、抑制癌症的作用;杨梅所含果酸能阻止体内的糖向脂肪转化的功能,有助于减肥,是减肥的理想水果。
[成分]营养成分:含丰富的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等。
[药论]
1.论杨梅用法不同、功效有异。①陈衍:“杨梅有生有干,若去痰呕而治痢疾,此干者(之)益也;若发热病而损齿筋,则生者之患也。”(《宝庆本草折衷》)②张璐:“杨梅烧灰则断痢,盐藏则止呕消渴。”(《本经逢原》)
2.论杨梅有敛浮热、解烦渴之效。黄宫绣:“杨梅能治心烦口渴,消热解毒,缘人阴虚热浮,气血不归,清之固属不能,表之更属不得,惟借此酸收,则于浮热可除,烦渴可解。并或因其过食而致,则有损伤动血之变矣。设使热从实致,则食此味必不能效。”(《本草求真》)
[杨梅食用禁忌]多食损齿。
[医家论述]
1.《开宝本草》:“去痰,止呕哕,消食,下酒。”
2.《药性切用》:“涩肠止痢。”
3.《随息居饮食谱》:“析醒,止渴,活血,消痰。”
[食疗方选]
1.杨梅煎
原料:杨梅15g。
制法:杨梅煎服,或烧研,用米汤下,每次5g,每日2次。
此煎治腹痛、泄泻、痢疾。
2.杨梅甜酒
原料:鲜杨梅500g,白糖50g。
制法:共同捣烂放入瓷罐中,自然发酵1周成酒。用纱布滤汁,即为12度杨梅甜酒。1次饮服15~30ml。
此酒可预防中暑、治疗腹泻。
相关鲜果类:苹果、桃子、梨、菠萝、草莓、香蕉、西瓜、甜瓜、芒果、杏、猕猴桃、葡萄、金桔、橘子、青梅、甜石榴、番石榴、石榴、无花果、枇杷、柿子、杨桃、沙棘、金樱子、黄皮果、覆盆子、薜荔果、枳椇子、林檎、香橼、乌梅、柑、槟榔、余甘子(学名柚柑)、番木瓜、木瓜、刺梨、荔枝、柚子、橙子、杨梅、李子、荸荠、桂圆、桑葚、罗汉果、甘蔗、橄榄、椰子、柠檬、樱桃、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