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现状与中韩电影的优势互补[第2页]

2014-07-13 10:10:00 影视资讯


  二、相比于韩国电影的优势,中国电影问题仍然多多
  中国电影除了制片制度、明星制等存在问题之外,仅从创作题材和类型而言,不夸张地说,韩国电影具有题材优势和类型丰富多元性的优势:
  如南北对峙题材:《生死谍变》、《海岸警备区》、《太极旗飘扬》、《实尾岛》、《欢迎来到东莫村》(全球化以后的《柏林》、《同窗生》等)
  如深度心理甚至变态等题材:《浴室漂流》、《弓》、《空房间》、《莫比乌斯》
  如科幻题材:《江汉怪物》《雪国列车》、《铁线虫入侵》
  也有温情写实而尖锐的《诗》、《绿洲》、《薄荷糖》、《绿鱼》、《密阳》
  犯罪片、侦破片:《杀人记忆》、《老男孩》、《朋友》
  律政片如13年的《辩护人》
  现实片(政治电影)《恐怖直播》
  上面这些类型、题材目前在中国仍有检查制度的规约。《白日焰火》就有题材突破和类型开拓的意义也因此而获大奖。
  当然,还有一些具有东方文化与美学韵味追求的电影,古装电影,这些电影与中国倒是不差上下。
  还有温情的、偶像化的、爱情、家庭题材的电影,倒是与中国异曲同工。
  韩国的相对观影人次(总人口500万),远远高于中国。人均观影次数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年人均4。25次,)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2013年韩国电影产业报告》:2013年达到创纪录的2.13亿人次,2013年年度票房为15512亿(89亿人民币),本土电影占有率过半)
  今年韩国电影还大步走向好莱坞。大量优秀韩国电影人赴好莱坞拍片。2013年有3位
  韩国导演的英语片在全球公映:奉俊浩的《雪国列车》、朴赞郁的《斯托克》、金知云的《背水一战》。
  韩国电影也处于上升态势,总的特点是:2013,观众人次和票房再创新高,观众年龄层进一步扩大,本土电影继续强势,海外合作与出口创新高。特点:小电影、大格局、全类型、多观众层。但已经或不久必将遭遇市场狭小的瓶颈。必然要寻求突破。(很多韩国电影,是以网络传播的方式在中国影迷中流传,播映方式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韩剧与韩影的分化:韩剧偶像型、青春气息强烈、在大众化这个维度上,韩国电影也许应该向韩国电视剧学习。)
  三、中韩电影的共同面对:抵抗好莱坞,合拍片、共建“亚洲新电影”
  韩国电影面对亚洲,题材也要更新(《雏菊》、《柏林》、青春喜剧较有前景)《7号房的礼物》的成功耐人寻味(韩国的现象电影?)
  要向韩剧的成功寻找启示:电影与电视的分野与合流
  合拍片的未来。中韩合拍逐步发展。2013年,爱情电影《分手合约》在内地收下1.92亿,被视为中韩合拍的一个成功案例。3D电影《大明猩》由韩国团队制作,中国资方和演员参与,其技术上的突破受到业内好评。恐怖片《笔仙2》以小搏大,收下8000万票房。之前的文艺小片《晚秋》、《危险关系》等也积攒了良好口碑,未来中韩合拍一定会掀起新一轮的高潮。
  韩国的人才优势和剧本优势加上中国的市场优势、资本优势,即将出台的《中韩关于合作摄制电影片的协议》势必强势助推。
  让我们瞩望于一种中韩合作,具有亚洲文化和美学特色,同时又是开放的,不排斥“好莱坞化”的“亚洲新电影”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