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台湾元宵节习俗

2017-01-13 22:09:00 知识

  我国唐代把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分别称作上元、中元和下元,所以通常又把元宵节叫作“上元节”。闹元宵主要是在夜间,故又有“元夜”之称。相传天宫有三官,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三位天神在上元之夜同时从天而降,与万民同乐。民间则张灯结彩,欢迎天神,从此便有了观灯的风俗。宋代又创制了一种糯米裹馅的糕点,水煮后连汤热吃,这种应节食品叫元宵。

  在闽、台,每到正月初九“天公”生日这天一过,灯节就已开始准备了,买灯、送灯的男女老幼,走街过巷,络绎不绝。各种花灯争奇斗巧,有金鱼灯、龙灯、仕女灯、人物灯、奇花异兽灯,尤以泉州料丝花灯光彩照人,为众灯之冠。福州、漳州还盛行一种“鳌山”灯,始于宋代,就是《曲洧旧闻》中说的那种叠灯为山的“灯山”。这种旧时只在帝王家的“六鳌海上驾山来”(王岐公诗)的胜景,如今在福建、台湾都屡见不鲜。

福建省台湾元宵节习俗

  舞龙灯在闽台叫“弄龙”,龙灯长数十尺,有首有尾,前导有一灯球,龙灯共九节或十一节,长帛彩绘的麟甲披盖其上,屈曲盘旋,随灯球飞舞,声鼓鸣金,好一派热闹景象。在弄龙的同时,各闹市设有“台阁”或“庄人”择一戏文载歌载舞。在漳州,纸扎的或傀儡的人物也演出戏文,人物回旋转动俗称“活景”,这就是所谓“盘铃傀儡”。

  给新娘送灯,是台湾上元的普通习俗,意在添丁。据《藤山志》记载“元宵,女子已嫁未生男者,母家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谓之“送丁”。有诗云:“最是女家忙送喜,吉祥争买白莲灯”。

  闹元宵中要猜灯谜,嗜爱猜谜者,在街上红纸张贴,写明猜谜地点,众人前往,冥想力索,猜中一条,奖励之余,还要鸣放爆竹祝贺。

  福建元宵食品大致分为三类:即甜的、咸的、辣的。甜的是用花生芝麻放入锅中炒熟,再将它磨成粉状加入白糖,包成各种形状的元宵,有大有小。元宵可以说是以泉州为上品,馅多以花生屑、蜜冬瓜、桂花、橘饼、红枣、芝麻和白砂糖搅拌,揉捏成丸,大如龙眼,濡水在糯粉盘中摇旋成团,举家团圆之时,细品其味,正如闽人一句俗语:“讲长讲短,讲吃煞尾”。一家聚首,嘴上甜美,心里更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