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苏北的“大年夜”

2017-02-05 11:22:00 知识

  除夕,俗称“大年夜”、“三十晚上”,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晚上为年岁更替之夜,将要辞去旧岁,迎来新年,故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家中亲人,无论旅途如何困阻,也要千里迢迢地赶回家,以求除夕之夜合家团圆。

  白天,人们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将家中装饰一新外,还要准备“年夜饭”。年夜饭又叫“团圆酒”、“合家欢”,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一餐。当然,贫富不等,丰俭由人,但菜肴中有几道菜必不可少:苏南要有烧青菜,叫“长庚菜”;要有炒豆芽,叫“如意菜”;苏北要有豌豆苗炒百页,谓之“百事平安”;要有炒水芹,谓之“路路通”。这些菜都不名贵,取吉利之意,以讨口彩。还有一道菜,也是江苏人家的年夜饭上必不可少,却又不动箸品尝的,那就是“红烧鱼”。“红烧鱼”一般为两条,刚端上桌,全家老少都异口同声地说道:“鱼啊,余起来!”随即撒下宴席,即使仍放在桌上,谁也不能动箸取食。

苏南苏北的“大年夜”

  晚上,年夜饭准备就绪,第一件事是祭祖,又叫“敬祖宗”。传说除夕夜,天界众神和宗族祖先都要来临人间,人们要在庭院里燃斗香,叩拜迎接,谓之“接神”。家中要设供案,案上悬挂画师所绘的祖先“容像”,并依辈分大小次第排列。若无“容像”,以“宗支图”代替,“宗支图”上画有若干牌位,牌位里书写五世祖先的名讳。再供奉上香烛酒肴,全家老少行祭祀礼。礼后,全家人便在欢声笑语中吃“团圆饭”,如今,这种祭供仪式已经少见。

  年夜饭后,全家团坐在炉火边守岁。守岁时,先放鞭炮辞岁,接着关上前后门,门缝上贴上红纸剪成的铜钱纹,谓之“封财门”。大门内挂一把芝麻秸,寓意为初一早上开门便见“节节高”。小孩入睡了,在小孩枕边放两个红纸包,一个包内有枣子、花生、糖果、糕等食品,谓之“压岁果”。另外还有一包是钱,谓之“压岁钱”。旧时,压岁线为铜线,是用红线串起,挂在床下,初一晨起后,给小孩挂在颈上。压岁,民众中有一种解释,说是除夕为岁末, “岁”与“祟”谐音,“压岁”含有“压祟”之意,压岁钱赠与孩童,便有了辟祟祈福的功用。后世,压岁钱成为“礼钱”,辟祟的功能逐渐淡化了。

  如今,守岁“封财门”等旧俗也少见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人们最受欢迎的守岁娱乐方式,每当正月初一零时的钟声敲响,顿时,城乡各处,鞭炮礼花齐放,声震百里,光耀九霄,人们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了新春佳节。

  其实,旧时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民间有俗例,向店铺赊购货物,要于端午、中秋和除夕的三个民间节日前还钱,俗话说:“端午看看,中秋算算,除夕还一半。”就是指“三节付债”的俗规。向例,到了新年是不能索帐的,年关岁底便成了讨债的急迫时刻。又有俗语云:“二十七,莫着急;二十八,我设法;二十九,有有有;大年三十不见面,正月初一拱拱手。”形象化地表现了欠债人的避债心理。据说,旧时南通的地方官为防止上门逼债发生意外事故,在除夕夜出资雇戏班唱通宵戏,有意让躲债人藏进戏场,官府在场,债主便无可奈何,这倒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