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风味小吃[第2页]

2017-02-12 13:12:00 知识

  酱肘子 北京的酱肉铺里数天福号的酱肘子最好。把生猪肉、肘子收拾干净,放在锅里煮,再用炆火焖,几小时后出锅,放在瓷盘里浇上酱汁,凉了一看酱色油光。夹在热烧饼里吃,那真是香烂流油,大快口腹。

  卤煮小肠 这种小吃的做法是将整条的猪小肠洗净后,围在锅里煮烂。卤煮,是用盐、酱油,加五香料,与家常炖的迥然不同。这食品是现卖现切,每段七八分长。除猪肠子外,还有猪头肉、猪肝、猪心、猪肺、炸豆腐等。

  片儿肉 卖肉的锅里全是煮熟并切好的猪头肉片儿,大小一样。吃的人用筷子从锅里夹出来,蘸酱油吃。吃的人从锅里夹出一片儿,卖肉的就在案板上打一个码子,吃多少,到头按码子计算。因为食客夹肉的时候,卖肉的老得瞪着眼记数,所以人们管它叫“瞪眼食”。

  熏鱼儿 早年在天桥卖熏鱼儿的,是一种晚间售货的小贩。小贩肩背一个椭圆形的木盆,上面放块长方形木板,手提一盏油灯,沿街叫卖。不光卖熏鱼儿,还卖熏对虾、熏鸡杂、熏猪头肉、熏猪肝等。为了方便顾客,小贩还带出售烧饼,从中一切两半,夹上肉,和和气气递给买主,服务周到且不多要分文。

  爆羊肉 爆,从意思上解释,就是猛火干炒。爆羊肉分家常爆和葱爆两种。家常爆,不放葱,小摊儿上卖的都是葱爆肉。所谓葱爆,就是先把羊肉片儿搁在铁镬子上,下面的火要旺。一边炒,一边放葱丝儿、香油、酱油、姜末,炒几下就起锅,肉吃着又嫩又香。

  水爆羊肚 简称“爆肚儿”。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天桥的“爆肚石”都非常有名。一个羊肚子分为肚领儿、肚板儿、葫芦儿、馓蛋、蘑菇、实芯儿六样。爆肚儿的火候最关健,要脆要嫩。另外,佐料新鲜、齐全也是生意能否叫座的重要因素。像爆肚石,用芝麻酱、好酱油、辣椒油、细葱花、香菜末等配制而成的作料,一闻,香气扑鼻,每每勾人馋涎。

  羊霜肠 羊肠子灌上羊血,肠子上的油白似秋霜,故名霜肠。羊霜肠的吃法是切成六、七分长的小段,放进锅里煮,汤里加麻酱汁儿和酱油,盛入碗后再放点香菜末、辣椒面和醋,口感清香,下酒下饭均可。

  萝卜丝饼 用象牙白萝卜切成细丝儿,加上青红丝、桂花、白糖、脂油、细盐等做馅,用猪板油和面,制成圆饼,用炭炉烘烤,吃着甜咸香嫩。

  螺丝转儿 半发面抻成细条,放花椒盐和芝麻,盘成螺丝形状,再将其按平。先在铛上烙,后在码道烤。吃着外脆里软,很受欢迎。

  栗子面窝头 其实并非栗子磨成的面,而是好玉米面。北京有家泰来粮店,清朝时做宫内的生意。它的这种玉米面,用的是大兴县庞各庄出产的新玉米,过细箩,再掺好黄豆面,蒸时加桂花糖,吃着又甜又暄。小窝头,是北海公园仿膳饭庄的名点。

  爱窝窝 蒸熟了的江米,捏成小饼,包上冰糖渣、山楂糕、芝麻、青梅,抟成元宵状,裹上糯米粉。

  为了区别糖馅和沙馅,上边点一个大红点儿。

  冰糖葫芦 有山里红的、海棠的、桔子瓣儿的等等。熬成了冰糖或白糖稀,一串串往锅里蘸,然后晾凉了,糖如玻璃薄似纸,吃着香脆不沾牙。再早,厂甸儿卖的大糖葫芦,用几尺长的荆条,穿上几十个山里红,抹上糖稀,顶上插些小彩旗。这种大糖葫芦,只是春节逛庙会的一种点缀,并不见得“实用”。